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作业设计 为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时间:2024-05-07

☉姚 雅

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对作业设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在“减负”的同时可以达到“提质”和“增效”。目前来看,教师着重是对四类作业进行了设计优化,即差异化作业、探索性作业、趣味性作业、生活化作业。不过也存在着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一些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依然坚持传统观念,并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业设计不能坚持围绕学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为此,非常有必要更进一步探究“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目标越来越清晰,并向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确保小学数学作业达成减负提质和提质增效的效果,教师必须充分明确“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1]详细言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即“提质”“控量”“创新”。

教师要不断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即“提质”,确保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学作业,省去无效化、低效化的作业。此外,所设计的数学作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依托课后巩固型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往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缺乏思考,未能从学生的视角进行作业的设计优化,自然导致所设计的作业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所以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坚持遵循“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

教师要科学控制好小学数学作业的总量,即“减负”,避免让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做数学作业。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很多的教师都较为盲目地为学生布置总量过多的数学作业,且作业形式单一,没有进行层次设计,所以导致学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完成作业,且作业完成质量难以保证。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革新以往的作业设计观念,要坚持做好作业的“控量”设计,具体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控制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时间,以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为例,他们做作业的能力还不强,甚至不能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如果作业有所难度,则学生势必要花费较长时间。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设计出不超时和不超量的作业。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无需设计家庭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简单性的随堂练习即可。二是教师要科学控制学生完成作业时的精力,不能让学生过于疲劳而影响到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该设计层次化的作业,根据每个层级学生学情和能力设计作业,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身心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数学作业。例如在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层次化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一般和作业完成能力不佳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课后重点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类的作业,能够熟练地用不同的方法求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对于学习能力中等和作业完成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除让学生做基础性的作业,还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作业,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所在的小区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圃,你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测出花圃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这一花圃四周的栅栏一共多少米吗?”;对于数学学习能力优秀和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作业,将更多的课后时间留给他们,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作业,这样可以个性化控制数学作业数量。

教师要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做好创新,促使作业可以更有效、更有趣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会让学生感觉单一和枯燥。在创新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时,教师可以将趣味性作业、生活化作业、差异化作业、探索性作业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各类作业,促使学生对作业有好奇心和期待值。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化作业,依托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做作业,并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所创新。例如,在设计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这一单元作业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家中试着称量一些物品的重量,通过实践操作感知到千克和克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运用“千克”和“克”这两种质量单位。相信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做作业时可以感知到更多的乐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均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数学作业必须要有趣味性。为设计出高质量的趣味性作业,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做作业情况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而后紧紧围绕这一点设计作业,相信这样的作业更易得到学生的喜欢,作业完成效果更佳。[2]此外,在设计小学数学的趣味性作业时,教师要重视实践性,并引入游戏元素,让学生可以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

例如,在设计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单元作业时,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和认识日期,教师便可围绕“时间”“日期”设计作业。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根据自己周末的时间,设计和绘制一个合适的时间表,规定自己在某一个时间要做好具体的事情。在做这一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真切的体验,对时间的认识可以更为深刻。此外,教师可让学生绘制一个日历,日历中包含着年份、月份和日期,相信在绘制日历的过程中,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会有更好的巩固。

再例如,设计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这一单元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在周末参与调查活动,对自己家的周边建筑物、公园、公路做好调查,而后绘制有关“认识方向”的地形图。在绘制“认识方向”的地形图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家作为中心点,在平面上记录出家周围的物体。毋庸置疑,这样的作业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做数学作业的乐趣,摆脱了书面作业的束缚。

(二)生活化作业的设计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且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指导数学作业设计。详细言之,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日常生活的元素,并与作业设计有机结合,从而设计出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可以感知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一点,设计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作业时,教师要多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让自己获得代入感,设计出适宜学生当前水平和生活感知的生活化作业。[3]

以设计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作业为例,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作业。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并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物体的特性。如果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则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带到课堂上分享。学生的家中会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物体,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尝试拼接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可以让学生和父母一起操作,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拉近父母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良好的亲子学习氛围,亦有助于提高生活化作业的完成质量。

除此之外,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摆脱书面作业,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和做数学作业。例如,在苏教版上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逛超市时锻炼自己的口算能力,可以熟练计算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让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差异化作业的设计

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做作业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明确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为达成“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提质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作业,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化作业往往目标导向更明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更为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在设计差异化作业时,教师要先对班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一个系统性的调查,明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差异化作业设计时的切入点。[4]目前来看,差异化作业的设计可以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学生也喜欢做差异化作业,所以教师应该在差异化作业的设计优化中多加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设计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作业中,教师可以设计差异化的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基础训练+拓展训练”的差异化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作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数学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为例,他们的作业可以不再是单纯性的混合运算计算题,“15×4 +17”“6×170”“157 -(67 -32)”这样的题型可以不用太多,而是应该多与实际问题结合。通过在实际的问题中引入混合运算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混合运算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达成的效果更佳。

(四)探究性作业的设计

为增强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教师还应重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以调动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在设计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主动学习、深度思考,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后,不少学生会混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例如在解答判断题“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其面积与周长相等”时,学生通过计算公式得出的答案都是16,便认为这个判断题应判定为“正确”。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教师便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作业:根据面积与周长的数学定义,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正方形周长为“4×4”、面积为“4×4”的算式。在作业讲评阶段,教师再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交流和探讨,看看自己画的图形是否表达清楚,最后教师再适当点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方形周长‘4×4’,指的是由4 条边长为4cm 的线段组成的总长度,画图呈现出来应是一条线段;而正方形面积‘4×4’,指的是由4×4 个面积为1cm²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面,画图呈现出来应是一个面。”由此,学生明白了“线和面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不能做比较”。那么,判断题的答案应是“错误”。

要知道,很多数学概念知识本就比较抽象,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错,但这些“错误”都是学生进步的突破口。作为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混淆区,设计让学生出错的“陷阱”,再设计探究性的作业,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找到错误的根源,在不断探究和反思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5]

综上所述,“双减”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不断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在创新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将着力点放在趣味性作业、生活化作业、差异化作业、探究性作业这四类作业上,丰富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做喜欢的数学作业。在后续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更进一步剖析“双减”政策的减负提质和提质增效要求,确保在作业设计时可以抓住重点和关键点。应该说,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思考和探索,积累更多的作业设计经验,以求不断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