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杨思雨
人们都喜欢把小学生比作幼苗、喻为花朵,幼苗若想茁壮成长、花儿若要艳丽绽放,必须汲取丰富的养分,经受风雨的洗礼。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有身体的生长,还有知识的生长、能力的生长、品德的生长。而这些方面的生长,都离不开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数学关键能力和数学必备品格,而这些核心素养正是学生“生长”的力量。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品格等,其中数学观察能力、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核心元素[1]。幼苗的生长应当是一种主动生长、自然生长,而不能拔苗助长、速效催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应当是一种自主的、能动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培养,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长”的力量。充满“生长”力量的课堂,学生的情感在生长,思维在生长,品格在生长。
小学数学“生长”课堂,首先是情感的生长,用情感的生长带动心智的生长。环境之于教育,犹如露水之于花儿。学习环境左右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兴趣。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是学生生长的沃土,促进其数学情感的旺盛生长。良好的学习环境,催生快乐的情感、积极的态度。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源。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心情愉快,对数学充满情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发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
有利于学生情感生长的课堂应当气氛宽松。宽松的气氛能够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增进师生情谊,能够给予学生感情体验,减轻学生压力。平等、民主、公正、和谐是宽松课堂氛围的标志。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友好相处,能够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民主协商,能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包庇任何一位学生,不歧视不抛弃问题学生。宽松的数学课堂,学生拥有诸多的自主权,能自主学习、自由活动,能自主发言、自由思考。宽松的数学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感到舒服,能够无拘无束地探究学习。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非常注重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使学生爱学乐学。
抽象是数学的重要特性,抽象的数学让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给学生陌生朦胧的感觉。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让学生看见数学,给学生真实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我们可以创设具体情景,让数学可感可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形象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情感生长的土壤,让数学可感可知,让学生触景生情,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生长。
数学课堂中创设具体情景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作为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故事,作为数学教学的载体,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的数学。在创设数学情景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如,借助多媒体来展示情景、通过表演来呈现数学内容、借助具体的实物来理解数学概念,以提高情景创设效果,提高数学的感知度,增强数学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一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包酥心糖和一包水果糖,让学生猜一猜哪袋重?哪袋轻?两袋糖果看起来差不多重,很难准确判断谁轻谁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他们纷纷想办法比较,有的说“用手掂量掂量”,有的说“放在秤上称一称”。我就按照学生提出的方法,给他们提供电子秤,让他们用手掂一掂,动手称一称,感受1 千克有多重。真实具体的比物体轻重的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而且让数学知识可感可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了“千克”这一数学概念,建立了良好的质量观念。
兴趣是成功的诀窍,浓厚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钥匙[2]。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才会主动探究学习,也才会孕育核心素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是趣化数学,让数学有趣好玩。玩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如果数学内容真的变得有趣,数学学习像玩儿一样,他们自然会喜欢,定会充满学习热情。
在趣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拥有一颗童心,善于进行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找到他们的兴趣爱好点,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趣化数学活动最好的方法是游戏化教学,要想让数学有趣好玩,就要把数学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中去,这样既能趣化数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轻松地学到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抛硬币、抛骰子、摸球、摸牌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边玩游戏边感受随机现象,体会可能性的大小。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欢快的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应当是思维生长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展,思维火花绽放。要让学生思维生长,必须搭建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经历实践体验,引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同时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小学生初期阶段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依托一定的形象去感知和认识事物,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感知需要借助眼睛和双手这两样主要感官,借助观察和操作这两种基本方式,只有以充分而深入的感知为基础,学生的思维种子才会萌芽,思维之花才会开放。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设计观察和操作活动,提供给学生丰富而有结构的活动材料,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想象、思考、验证。
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我借助计数器教学,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观察、感知,帮助他们思考理解。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给学生提供长方体实物、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感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接着,我给学生提供了3 种长度共12 根小棒,让他们用橡皮泥作顶点,把这些小棒粘起来,做成一个长方体。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对“长方体有8 个顶点、6 个面、12 条棱”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长方体每组对边长度相等”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再例如,在教学《正方体展开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若干个正方体纸盒,引导学生观察纸盒的相对面,猜想展开后每个面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把正方体展开,看一看展开图,再把平面图折叠成正方体,比一比每个面的位置。观察与操作活动,增强了学生感知体验,丰富了学生表象,促进了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对立体图与平面图的转化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没有思考空间,思维的种子被深埋在冰冷的地下,始终得不到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没有自主思维的学习,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得到的只能是死的知识。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想象让学生思维生长,让创造成为可能。为了学生思维的生长,我们要让学生自由想象,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让思绪尽情飞扬。
我们要积极构建思维型课堂,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为学生拓宽想象的空间。数学课堂中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我们要给学生创设数学想象的情境,点燃学生数学思维火花,让学生大胆自由猜想。我们要提出富含思维的问题,激活学生深度思考,要引导学生比较联想,启发学生发散思考。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从生活中找平行四边形、用小棒围平行四边形、用直尺画平行四边形。在探究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先猜想后验证,一步步建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具有拓展性的问题:“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什么发生改变?什么不会改变?”该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机联系起来,展开多角度的比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深度思维。
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就是合作的魅力,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学生个体思维的生长,同样需要合作,需要交换。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给他们创造分享碰撞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分享学习成果,交换观点经验,激励他们踊跃表达、交锋思维、碰撞思想。
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引导,适当“挑拨”,以激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碰撞。教师要提供辩题,组织学生辩论,激发学生质疑,促进批判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长度是2cm、4cm、6cm、7cm 四根小棒,让学生任意选择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在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后,我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围的?有什么发现?有一组学生说“2cm、4cm、6cm 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我就邀请他们上来操作演示,组织大家辩论。经过激烈辩论,他们最终认为“2cm、4cm 两根小棒接起来和6cm 小棒一样长,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生长,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经过充分的展示和碰撞,归纳概括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课堂总结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思维升华的重要契机。数学课堂中,往往由教师做总结,帮学生梳理概括教学过程和所学知识,总结本节课教学了哪些内容。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总结时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最好的课堂总结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通过回忆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炼,说说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的?说说在知识上有什么增长?谈谈在能力上有什么提高?谈谈还有什么疑惑?准备怎么办?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引导学生有序回顾,指导学生反思提炼,尤其在重点难点处、数学方法思想上。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一课中,我在课堂总结阶段,着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说说采用了什么策略解决问题,这些策略有什么好处?使学生再次领会到画图与列表策略的价值,帮助学生养成策略意识和习惯。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关键能力,还包含必备品格。数学品格是具有鲜明数学特征的、蕴含道德价值的、促进人格完善的心理品格,数学情感、数学思想、理性精神、创新意识、信念品质等是数学品格的重要元素。数学品格对数学能力具有支撑作用,引领能力的方向。数学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品格的人。
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重视数学品格教学,让数学品格生长。数学品格的培养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生长周期比较长,不会短期见效,需要我们静待花开。数学品格需要在教学中有机渗透,不能直接灌输,需要借助情境载体进行熏陶浸润,需要借助实践手段在体验感悟中积淀。例如,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认识七巧板中的基本图形,让学生动手拼图,体会图形的变换,增强空间观念,还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花式拼图,组织学生开展拼图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让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搭建丰富活动平台,重视数学品格教学,为学生情感生长、思维生长、品格生长注入能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