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4-05-07

☉孙 梅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面,开启创造性思维,拓宽视野。教师要想设计出有效的作业,必须优化作业设计策略,立足于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也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质的飞跃。

一、激发兴趣,设计趣味型作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也可以说是最大动力,学生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的,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设计作业,无疑是最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枯燥的学习是乏味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布置的乏味性作业,时间一长很容易丧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其感兴趣的方式去设计[1]。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布置:“春天来了,你找到春天了吗?将你眼中的春天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师抓住学生喜爱画画这一特点,将作业形式设计为绘画,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设计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作业,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新鲜感。以往传统的作业布置是这样的,教师一味把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作为首选,认为作业只要布置得多,学生就会掌握得多,殊不知,重复性的书写作业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离素质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远。

二、培养独立,设计自主型作业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锻炼其独立性有利于身心发展[2]。在课堂教学中,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是教师布置完作业,在对作业进行检查时,会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业一塌糊涂,不知所云,对此情况充分了解后,发现同学们不仅不清楚作业布置的意义,而且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自己要先明确作业的设计是要训练哪几个方面,教会学生“作业的布置是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布置作业”“对布置的作业要怎么完成”,这是有效布置作业的方法,也是让同学们有效完成作业的关键做法。所以,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明确自己在作业的布置中要达到哪些目标,学会哪些字词,掌握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领会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重视发展,设计层次型作业

作业设计的分层分为作业量的分层和作业难度的分层[3]。作业量的分层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作业布置,对于知识吸收好,学习能力强,自主性高的学生,可以少布置一些作业,使其在学习的空余时间可以培养其他爱好,拓展思维领域和知识的全面性;而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自主性低的同学要酌情酌量多布置一些作业,但是在作业布置时,要注意不要设计整篇抄写或是一个词语写几遍这样的作业。简单而机械性的作业设计,会磨灭他们的学习激情,使之更加不愿意写作业,最终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厌倦抵触心理。

作业难度的分层是针对不同学生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而分层设计的作业。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设计基础性强、容易上手的作业,培养他们的兴趣,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中等的同学,要设计符合其学习能力的作业,要具有一定难度;对于优等生的作业设计则要体现出知识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的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布置多个作业。例如:“1.对文中有关渲染气氛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体会雨水的来势凶猛,积累修辞手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老党员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模仿课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尤且要抓住对天气现象的描述,以及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的点进行写作。”这样的作业设计,满足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既能使后进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能使优等生拓展思维。

四、调动感官能力,设计实践型作业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对作业进行设计,设计灵活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要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使作业富有创新性[4]。小学阶段的学生,感官系统极度敏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作业进行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口头型作业形式

口头型的作业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在说之前他们会对将要表达的内容,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和整合,这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截取文中优美的片段,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并且熟读成诵,在反复阅读吟咏中,锻炼其表达能力,提高审美的品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依据学情进行设计,小学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同时理性思维不够完善,对于高难度的作业很难接受,相反,对于直观性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较强,学习兴趣较高。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为例,教师在教授完本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回到家中,给家长模仿文中小动物的动作,如“蜻蜓是怎么飞的,蝴蝶是怎么跳舞的,蝌蚪是怎样游来游去的,蜘蛛是怎么吐丝结网的”。在作业的布置中,不仅使其对课文内容再次加深记忆,也使想象能力得到增强。

教师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设计,例如故事讲述、你问我答等形式。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为例,本文的故事性很强,在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对故事进行复述,在讲故事时要注意小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对故事的重复讲述中,学生复习了课本知识,锻炼了讲故事的逻辑思维,能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明确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除此之外,还可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布置作业,依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为例,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两两组对,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提问解答,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一人做记者,一人做被采访者,如“在巨人回来之前,花园里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巨人的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花园里的景色都发生了什么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提出问题时,同时掌握怎样回答问题,带着答案进行提问,在实践中把握文章重点,融入自己的思考。口头型作业简单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对其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强的锻炼和提升作用。

(二)练笔型作业形式

练笔型的作业形式可以拓展知识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5]。在写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重新思考,并且联合实际,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新鲜事物以及一般现象进行观察总结,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要求其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把每天的学习生活记录下来,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练笔型作业不只局限于写日记、周记的形式,还可根据课文仿写、续写,发挥想象编故事。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文为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例如:“钟子期死后,伯牙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会郁郁寡欢,还是振作起来?”必要时还可改写故事的结局:“假如伯牙没有摔断琴,他还会继续弹琴吗?他还会遇到下一个欣赏他琴声的人吗?”续写课文有助于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使原文内容更加丰富动人,进而培养同学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升动手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这一特点,将此转化为促进学习的内因,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收集、剪贴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者字词,对文章进行深刻认识,还可以手抄报、黑板报的形式呈现出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做手抄报的作业,在手抄报中要体现文中提到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穿戴、鲜艳的民族服装、高高飘扬的国旗”等元素,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知识储备,拓宽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五、激活思维,设计探究型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在创新课程作业设计时,还需要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要丰富课程作业的形式,巧妙融合现实元素创设探究型作业,使其展现出较强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自主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转变他们对课程作业的看法,从而降低其完成作业任务的负担。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让学生真正感知到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锻炼他们自主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使课程作业展现出能力培养的作用。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为例,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民间节日习俗探索”课程作业,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主探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并结合课文的写作思路,总结人们在不同的传统节日当天,会举办哪些有意义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和寓意是什么。教师通过设计探究型课程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知的能力,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能借此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消除对作业的排斥感和抵触情绪,从而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

六、拓宽视野,设计分享型作业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课程作业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使其体现出更大的教育价值,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要求,可以从拓展学生文学视野的角度设计分享型课程作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优秀的课内外文学作品,并以读后感或故事概述的方式进行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完成课程作业的积极性,改善他们作业完成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借此拓宽学生的语文认知范围,帮助他们积累到更多有价值的文学知识,在增强其自主探知信心的同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同读一本书”课程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必读书目,如《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由四到五个人组成一个阅读小组,每组成员轮流阅读同一本文学著作,阅读时间为一个月。每组成员全部阅读结束之后,他们需要针对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总结出作品的大致内容,梳理故事的线索和脉络,将其简化成一段简短的故事梗概,并在月末阅读总结活动中分享给其他同学。另外,在分享过程中,各组学生还需要在故事梗概后面加入本组成员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说出他们所感知到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语文教师通过设计此类课程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降低他们作业完成的负担,还能借此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提高其自主阅读和情感感悟的能力,进而使语文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明确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作业布置的新颖度,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尊重其独立性,发展个人特色,提升综合能力。作为教师,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实处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从本质上使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才能达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