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时间:2024-05-07

☉刘晓霞

数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学习数学,重在实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跟生活密切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教学中的学会计算,能够进行相关习题解答,转变为不仅要学会计算,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也是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再不是让学生单调地去做一些乏味的数学练习题,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符合其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小学生学习数学以兴趣为基础,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为重点,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为目的。这种转型,不仅是认识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的根本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要将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让小学生感知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懂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生活的必需。只有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感知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才会自觉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一般来说,小学生做事的自觉性不强,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尚未形成,他们做事大多数时候都是兴趣所使。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小学生才愿意去做,也才能够真心投入,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好这件事。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是关键。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才能学好这门学科。以学为乐,以乐促学,这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通过趣味数学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所有事情的前提,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走上了一个极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少教师把数学教学变成了题海战,不断从各种教辅资料中抄录大量的数学习题,不管学生是否对这些习题感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全盘搬来安排给学生。整天将学生置于题海中,认为学生做的习题越多,其数学就会学得越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强,数学成绩也才能得到提高。无休止地做习题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教师总会要求学生利用所有的时间去做习题。即便是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方法,教师仍不罢休,总会找一些相似的习题让学生重复着去做。殊不知,这种无休止的题海战术不仅对学生帮助不大,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厌烦做数学习题,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情绪变得焦躁不安。其实,学生会的,没有必要三番五次去做重复的练习题;不会的,就应该以方法的指导为重点,指导学生弄懂方法是关键。要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以趣味性强的数学试题为引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

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这样一组习题:

34×36 53×57 85×85

68×62 64×66 72×78

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结果。有的同学会进行计算得到结果;也有的同学会一边计算,一边观察分析,直接写出答案。如果学生真能找到规律,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找不到规律,教师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直接写出结果,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得到结果的。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让学生看看这些习题有哪些特点,看看谁能找出答案的规律。最后,老师总结,这是首同末合十的两位数乘法,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是两个因数个位上数字的积,其他数位上的数字是这两个因数十位上数字的乘积再加上十位上的数字得到的和。例如36×34,个位和十位上是6×4=24,其他数位上是3×(3+1)=12,所以,36×34=1224。通过这样的计算,一下子提升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们会觉得原来数学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奥妙,并产生探究这些奥妙的心理动机。

再如,有这样一道经典数学题,一直得到大家的关注,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解答。

鸡兔49,100 只爪子朝前走。鸡兔各有多少只?

因为题目中涉及的小动物都跟小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见到题目小学生就兴趣大增,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学生在解答时会想到,题目中有100 只爪子,那么就会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一只鸡有两个爪子,而一只兔子有4 只脚(即爪子)。于是,由给出的两个数字就可以想到两个算式:

鸡+兔=49 鸡×2+兔×4=100

鸡+兔=49→鸡=49-兔

鸡×2+兔×4=100→(49-兔)×2+兔×4=100

98-兔×2+兔×4=100 兔×2=2 兔=1(只)

鸡=49-1=48(只)

通过这样的经典数学习题的分析解答,发展了小学生的思维,而且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通过数字和形象的转换,为学生建立数形思想,提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既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数学学科中,看似简单的数字组合,却能反映出一定的意象,表达出特殊的意义。这些,需要小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推理才能发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多种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数形结合的思想。[2]数形结合思想的构建,能够帮助小学生摆脱抽象的数字困扰,进入形象思维当中,其意义非同寻常。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教学基本都是以习题计算为重点,课堂中看重的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和计算速度的快慢,大多数时候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长期这样发展下去,让数学教学变得越来越枯燥,教学方法越来越死板,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高分低能”。诸如此类的育人策略,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更多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相径庭。新课改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应运而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始。有人提出质疑,觉得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较低,各种思维能力尚不健全,尤其是抽象概括能力处于萌芽阶段,建立数形思想为时过早。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0 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最关键的是让一年级学生弄懂“0”的意义,它在数学上表示什么都没有。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无论多么明白的描述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济于事,他们对抽象的讲解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这样一种小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情景:鸟笼里原来有三只鸟,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现在打开鸟笼,让鸟全部飞走,再向学生提问:现在鸟笼里有几只鸟?学生会回答一只鸟也没有了。再紧接着问学生:一只鸟也没有,用一个数学数字来表示,就是“0”,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认识:什么也没有这种意象,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这样的形象感知,学生会在脑海中建立起最简单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比老师枯燥的讲解来得快,而且学生也理解得比较透彻。

数形结合思想,应该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各个学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都能发挥作用,只要在教学中善于培养,一定会对小学生多种思维的培养帮助很大。例如,在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时,小学生时常会混淆这些单位,特别是同一单位,更容易用错。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一般来说就不会用错单位。因为通过数形思想的建立,学生从形象感知上就知道用不同单位表示的实体差别很大。如建立了数形思想,学生就明白1 立方米和1 立方厘米的差别太大了,不会把1 瓶矿泉水的体积说成500 立方米,也不会把大树的高度说成18 厘米。

三、通过解答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学习题,催生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弄懂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能够准确解答数学习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多种思维能力,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要求,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那么容易,甚至有点复杂。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注入了动力,也拨开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迷津。数学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能力形成为目的,以适应生活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发展方向,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数学教学的转型就是大胆走改革之路,注重创新,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注入活力。

创新数学教学,就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类似只去做枯燥乏味的数学习题,不在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方面去做探索的陈旧枷锁,让学生的学习以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方向,以适应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最终结果。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展,学会进步。[3]因此,面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师要做大胆的创新,要将教学内容转换为一种学生乐于体验的生活。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生活,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快乐。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在课后准备一些废旧闲置的圆柱体实物,像空油漆罐,自己小时候用过的奶粉罐,以及圆柱形的旧茶叶盒等。每个同学至少准备两个,上课前整齐地摆放在课桌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无需对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进行分析推理,让学生剪一张跟圆柱体高度一样的纸,最好是带有学生喜欢的图案的纸,沿着圆柱体缠一圈,在重合的地方做下记号。然后将纸取下来,剪去多余的部分。为了准确可以重做一次。让学生明确,原来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侧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如果是正方形,底面周长和高就相等)只要算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知道圆柱体的侧面积。经过这样的实际生活体验,不仅让小学生对圆柱体的侧面积有了形象的认识,而且知道了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锻炼了能力,真的是一举多得,学习效率倍增。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育也要跟随时代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少有效的方法策略。这些方法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教育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强,学习过程中需要严密推理,要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让思维活跃起来。打造高效课堂,最为关键的是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感悟,感知数学的魅力,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用心打造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