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 政
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学习能力提升的当下,教师需要顺应教学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注重应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合理选用和制作微课视频,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优势,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微课就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短视频,之后让学生基于观看视频学习、认知以及运用知识。其可以整合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例如,视频、文件、图像、文字等,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补充和丰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微课的主要内容既可以是具体章节重难点内容的呈现和解决,还可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视频讲解、巩固测试、拓展延伸等,能够为教学提供辅助,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微课是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带有较强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特点,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可以提升教学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另外,微课还有趣味性的特点。在小学高学段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渐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科学应用微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升其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微课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及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微课主要是用视频的方式,将相对抽象、深奥的数学理论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降低其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时,我们可以将圆柱转化为等底的圆锥坐标动漫的形式,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数学转化思维。动态的语言以及人物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其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好,在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的问题,有时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还没听到或是没有理解就一带而过,教师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这就会影响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教学中运用微课,能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指向下有重点的关注,让其全面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学习重难点知识。[1]另外,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课后还能够反复观看微课内容,直到理解为止,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将二者进行结合,有利于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能够提升学生观察、交流辨析、合作探究、自学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前置以及微课。
1.课前
(1)教学前期分析。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并非让学生解决课本中的相关问题,而是让学生体验转化策略,并自主地进行运用,初步培养其转化意识以及能力,为以后学习以及解决更难、更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教学目标定为:①了解问题转化的含义、特点,在经历转化中初步掌握问题解决的转化策略;②认识数学问题解决路径的多样性,认识多样转化策略之间的关系,能够探寻优化策略;③能够处理策略、方法及数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学会转化并掌握转化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实施步骤分为三步:首先是能够在阅读中掌握重要的数学信息,发现转化的方向,在典型问题解决中感受化繁为简,体会转化的特点以及价值。其次,回顾策略。对典型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分析,厘清转化的思路和方法,系统地进行整理,并立足于策略层面实施引导及提升。最后,应用策略。在转化策略掌握后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以及相互沟通深化转化思想,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让其学会运用转化策略。
(2)微课加前置性学习单设计。教师应该先明确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能够制作成微课。第一,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引入“曹冲称象”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入教学主题“转化”策略。以故事作为着手点,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为后面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微课中主要内容选择例题,呈现要解决的两个不规则图形与面积转化要求,虽然在视频中阐述了转化方法,然而因为有多种转化方法,还要给学生留出空间,并启迪他们思考其他的转化策略。第三,微课中还设置了周长转化的问题,呈现多个不规则但是可以转化的图形要求学生思考转化及问题的解决。前置性学习单设计的内容与微课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是让学生能够提前介入,对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预知和提前准备,能够提前进行一些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探寻。例如,不规则图形面积转化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例题,提出问题:这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否一样?你是怎么思考的?如何证明你的观点?教师可以动态展示转化的过程,并且询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转化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尝试。对应前置学习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两个图形面积是不是相同,之后引导学生回顾应用策略,实施拓展和延伸[2]。
(3)制作课件和幻灯片。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思考使用什么样的幻灯片,这就要求教师有清楚的思路,有效录制微课。教师需要依据对前置性教学的思考,合理制作幻灯片,与前置学习单相对应,同时合理选择以及整合知识点,给上课内容留出一定的空间。
(4)观看微课完成前置性学习单。教师可以把微课分享到班级群中,让学生自己下载和观看,也可以用空闲时间统一在班级中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或是将微课上传到相关的平台中,让学生点击观看。现阶段主要是教师把微课分享到群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微课的使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单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详细的指导,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微课使用的效果,也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依据,以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课中
通过批改前置性学习单,教师能够明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二次备课,对教案以及课件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包括:数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思维的策略;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后,组内交流获得的学习的策略;小组汇报,师生点评策略;分层练习适度拓展;课外延伸,提升策略。
3.课后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课后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能够应用转化策略的地方,自行设计生活问题并尝试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往学生在预习中主要依靠文字资料。长期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渐降低,会出现预习应付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运用微课,让学生进行对照预习,从而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自主预习的意识和能力。这里,我们教师要注意微课设计的主题突出、脉络清晰,让学生清楚教学的流程。当然,微课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行设计,合理进行调整,并突出重难点的解决。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学情。微课的使用要学生由浅入深地、有一定思维和条理地进行学习,这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学习对简单问题的解决或者不能解决的情况进行记录,留待课堂进行交流探讨。例如,在“估算玉米收入”这个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相关的微课视频,用动画的方式导入主题:王大爷在一块地上种植了玉米,经过了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工作后收获在望,王大爷很想知道这块地玉米的收成怎样,我们同学们能帮上忙吗?之后,通过微课视频呈现王大爷玉米地的图片,其长度为200 米,宽为40 米,王大爷说:我种植的玉米,每两株间的距离是0.25 米,行距为0.4米。之后视频中展现出相关的问题:我们发现和抓住了哪些重要数学信息?这些信息在估算玉米收入时有什么用,怎么用?学生应该先找到题目中的重要信息,解读信息的数学含义,并且对相关数学信息进行整合,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运用微课,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场景进行结合。学生观看农民收获玉米的场景,明确玉米地的形状特点,能够算出玉米地面积,再分析植株距离间的数量与玉米地面积的关系,从而找到“估算玉米收入”的问题解决思路,获得了转化策略的运用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若是教学方式存在不足,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高学段数学的学习内容相对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存在难度。为了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建立信息化教与学的环境与氛围,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生动、直观、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二)》时,以往教师主要通过口述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但这一方式不能体现图形变化过程,学生想要通过板书理解图形变换规律存在较大的难度。对此,教师可运用微课直观展示图形变换的常见形式,把抽象的变换过程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在微课设计中,可用显眼的颜色标示出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思考对称轴的问题,掌握对称知识与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与变换比较抽象,很多学生会对不同旋转度数后的图形产生混淆,教师可以用微课在同一个平面中展示图形旋转之前和旋转后的状态,这样学生就能直观进行对比,加强其视觉冲击。微课视频中可用电子化的量角器来较准确表现出旋转的度数,让学生在图片和视频的学习中感受旋转不同度数的图形各部分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微课演示和其他教学方式进行结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工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行结论的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够提升其数学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3]
教学中发现,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此,要想改变现状,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到的知识,同时帮助其检测学习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时常出错的知识点设计成微课,让学生反复观看,加深记忆,深入掌握解题方法。[4]例如,在《圆的周长》练习中,有一道题目是:在一个周长是100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内,要想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教师要通过录微课视频,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明确直径后,用直径除以2 就是半径。之后,教师给学生展示题目(如图1),让学生计算该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如何计算的。在微课刚开始,教师阐述了常规解法:C 大半圆弧=2πr÷2,C 小半圆弧=πd÷2,C =15.7+7.85+7.85 =31.4,并且在微课的后面阐述了另一种方法,基于动画让学生看到通过移动,左右上下两个半圆拼接成一个整圆的过程,大圆知道半径能够计算周长;小圆知道直径能够计算周长。通过运用微课展示,能够让学生清楚理解这一题目。
图1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学段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时间,提升学习积极性,锻炼多方面能力。对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微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其学习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