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 菲 吴淑英
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了爱的本质。中国近代文学家、出版家夏丏尊曾指出:“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人间最好的情感,但缺乏情感的教育都是很苍白的,用爱去教育,才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基于此,我确定自身的带班育人理念为“爱的教育”,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并和大家一起努力,让班级里处处“爱”潮涌动,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考虑,以《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为基石,在“爱的教育”育人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我把班级的教育总目标定为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让孩子们有爱心、懂感恩,有人文情怀、有科学精神,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公民。总目标涵盖三个阶段:
短期:养成教育。关注成长需要,养成良好品行。
中期:实践教育。尊重个体差异,提倡多元发展。
长期:公民教育。重视教育合力,促进共同成长。
建班之初,我致力于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让学生人人参与,自主设计班徽、班旗、班牌,设计完成后,通过班会的形式展示,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后投票表决,最终确定。班服的诞生同样如此,我发动家委会的力量,在征询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统一班服的样式,再利用晨会的时间,通过表决的方式,最终确定了班服。经过了参与的过程,学生对班集体逐渐形成了认同心和自豪感,也增加了与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了班级学生之间的理解与信赖。
班集体文化的构建,运用渐放式管理,鼓励人人参与。经过学生的通力合作,建立了完善的班集体文化氛围,在无形中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形成了学生之间的一种“凝水精神”[1]。针对班级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为贯彻“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的理念,我为班级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了班级小岗位,使学生在岗位任务中树立“四种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负责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培养“四种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四种意识”——纪律意识、负责意识、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学校小岗位的建立,使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主动承担责任,懂得交流,提高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基于此,我探索出了适合班级学情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管理。
1.调配人员,构建合作小组
在建立学习组中,本着“组间同质,个体差异性,优点相辅相成”的原理,先由他们根据文化素质、学业成绩、各领域知识水平的不同程度进行了自由组合,之后我在征求了学生的意见之后,再进行调整,让不同特质、不同程度的学生来优化组合。这种划分不但便于他们优势互补,同时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
2.合理分工,制定合作目标
建立好组织结构后,在小组内实行推荐竞选,明确各自需要担负的工作责任,明确分工后,各组在组长的直接领导下,共同展开工作讨论,确定小组的名称和口号,共同制订工作小组组规。我利用班会课让各小组宣读自己组的名称、口号、组规,请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指出优点和不足,以便完善组规内容。这样,组规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组规规范自己,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
3.加强考核,培养集体意识
没有竞争就不能发展。在目标提出后,我确立了学习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考核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结果决定于成员之间的协作水平以及小组所实现的总体效率。我按照《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定,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习状况(课堂发言、各科作业情况等)、中小学生日常活动成绩、学校纪律、安全卫生措施等内容,具体量化为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由协作小队负责人承担具体的考评工作。将学员自身的成果纳入到协作小队的成果之中,在制度执行上有协作小队内的协作,也有个别组际间的竞赛,从而形成了合作竞争多于单独竞赛的协同效应。
4.及时反馈,促进良性运行
班级管理工作中使用竞赛合作的方式时,及时进行反馈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是直接面对学校、班集体的反馈。这种类型的反馈活动包括以下三种层次:每星期进行一次,将一周以来的比赛成绩状况向全校学生公开,并在各组荣誉榜上贴上小星星;每月一次,对比赛优胜组织和进步突出的学生个人进行嘉奖、表扬;一学期一次,对整体情况进行总评。二是面向家长的反馈。每天的评选结果发布在班级群里,每月、每学期的评选成绩出来之后,向成绩突出的学生家长发放喜报,及时的反馈旨在建立一种良好的强化环境,促进管理的有效性提升。
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每个学生都是工作小组的领导者,都是小组管理体系的执行者。团队组织的形成带动着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相互竞争的情况下,小组人员齐心协力,形成凝聚力,从而促使每个小组形成良性的积极向上的氛围。[2]
为了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技能学习习惯,学校组织了“走进牧谷农场,感受农耕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孩子们来到饼干DIY小屋,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专业的“甜点小师傅”,开始了有趣的烘焙饼干制作,这个过程不仅让他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农场,种多肉、挖红薯,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在饲养场里,孩子们见到了活泼的羊驼、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小羊,给小动物喂草,跟小动物合影,与小动物交流感情,真是一种享受。
此次社区实践活动,小朋友们走进牧场,得到了具有意义的实践感受。在活动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制作和分享美食、共同体验项目,爱的种子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1.“爱心包裹”捐赠活动
“关爱包裹”捐助公益行动,是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帮助下,由国家扶贫基金会开展的一次人民公益行动,旨在致力于提高我国贫困乡村小学的综合发展水平与生存条件。我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关爱包裹”捐赠活动,班级里学生人人参加。爱心经过长途跋涉,抵达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和青海省玉树地区,该地区的贫困学生收到“爱心包裹”后,还向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捐赠的学生回寄“回音卡”。我们的孩子采用这样的方法为中国西部的儿童送温暖、传友谊,一个书包、一套彩笔、一支铅笔,小小的包裹装载着我们的心愿,也承载着大大的爱。
2.“励志红包”派发活动
新年新学期,学生开学第一天,小朋友们都获得了一个特殊的“开学礼”——“励志红包”,打开红包,里边是两颗糖果和一段励志语,这是学校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惊喜和甜蜜。“励志红包”迎开学活动,既呈现出了团结奋发的校园景象,也让学生通过喜庆的方式获得了精神食粮,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深深爱意。
3.“入队仪式”体验活动
为了让红领巾在学生心中“红”起来,学校少先队开展了入队体验营活动,分为“我会系红领巾”“我会敬队礼”“我会宣誓”“我会呼号”“我会踏步”“我要申请”“争做美少年”七个项目。孩子们分成七个小组,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体验、感受,在互帮互助的活动中,他们不仅了解了入队小知识,也学会了入队所必需的礼仪。
1.书香文化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着力于学校阅读角的建立,要求每个班级拿书来补充学校的阅读角,帮助学校制作借阅卡片,建立图书借阅系统,提高学生管理的能力。我精心设计了图书漂流卡,让孩子们在漂流卡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与下一位借阅者进行思维的碰撞,增强了学生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为将学生读书活动落到实处,我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读书档案,档案中包括了“我的阅读计划”“我的阅读银行”“我的阅读收获园”这三个板块,读书计划分为阅读总量、读书成果等,读书银行主要为学生所累计读的图书,而阅读收获园主要保存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所累积的好词好句、读书摘记和读书手抄报等。学生的阅读档案存放于专门的阅读书架上,每周根据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班级展示、评选,并郑重颁发“阅读之星”奖牌,在激励阅读风气的同时,也塑造了友爱的班风。
2.劳动文化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以下简称“三爱”)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笔者为营造“三爱”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孩子们定制了专属的劳动记录手册,让学生将劳动的点滴进步记录下来。同时班级也有一份劳动精粹集,里面分为“劳动照片集”和“劳动作品展”,让学生在记录的同时,也能和其他孩子分享。
有了劳动记录手册做依托,使得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的课内外生活,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爱、体会爱、分享爱。
我在教室里专门放置了一个班主任信箱,让孩子们通过这个途径,跟我讲述班上的不公事件、诉说心中的困惑和悄悄话。每周五我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开箱,并把信件放入特制的文件袋里,营造仪式感。周一我利用晨会课时间进行总结,对于一些班里不好的现象,我会突出强调,同时会选择几个孩子进行回复,然后当着全班的面把回信交给他,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通过“班主任信箱”的方式,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
定期开展线上家长会,就班里学生的情况和家长进行交流、探讨。同时,我还建立了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及需要和家长沟通的事宜,以及每次和家长沟通后,家长的回复态度以及孩子的变化,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责任与诚意,增加家长对老师工作的认可度,实现家校的和谐交流。
定期开展道歉会,让学生和最近有过矛盾的同学把事情讲清楚,互相道歉,握手言和。真心话漂流瓶,让没有交集的同学因为这一个小小的漂流瓶成为朋友。师徒结对,班上孩子自由进行师徒结对,探讨学习、生活问题,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大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实现了生生间的暖心交流。
科学性“爱的教育”育人理念,是教育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这种理念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贴紧了新时代育人的脉搏。创新性“爱的教育”以管理、活动、交流三方面植入育人领域,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作为育人方法,活动形式富有创意,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育人的品质。系统性“爱的教育”遵循了小学生身体发展规律,以爱的养成、爱的实践、爱的升华的逻辑体系,层层递进,构建从道德养成到道德实践,从外塑到内化、外力到内驱的育人的新模式,具有很强的系统性。[3]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不懈的努力,“爱的教育”带班育人方略初成体系,我将继续循教书育人之道,播爱的教育之种,进一步提升“爱的教育”的高度、深度与厚度,让学生浸润人文滋养,各美其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