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积极心理学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

时间:2024-05-07

☉刘 晴 唐燕平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心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学科。今天,积极心理学具有多方面的内涵和使命,如动员人们的积极情绪,治疗心理和精神疾病,丰富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灵感。积极心理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在于:第一,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第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第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创新方式。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人本主义和科学心理学的内涵,强调人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方面,通过激发和强化人的实践能力和内在潜能,促进良好习惯和技能的形成。[1]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人格特质的形成与学习、创造和好奇心的先天天性密切相关。在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个体发展的特点,注重发展中个体的主观情感和满足需求,为个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双重能力和潜力,实现幸福和满足。[2]

二、小学音乐课堂现状分析

(一)音乐教育不注重体验

新的教学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基础,主要影响人的情感世界。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在音乐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作为一个非主考的学科,许多学校往往忽视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把它放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

在歌唱课上,部分老师在教学唱歌时没有情感,学生也无法投入情感和体验审美。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感的投入对学生的审美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足

根据新的教学标准,创造力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然而,在现实中,开放式课堂和高质量课堂学习仍然处于模式化模仿阶段,没有将学科特点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力和顺应性。

因此,老师要敢于用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学生就会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它们付诸实践,在探索中成长。

(三)忽视和学生的沟通技巧

《学校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集体活动,如齐声唱歌、合唱团唱歌、合奏、二重唱、合奏、舞蹈表演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的集体意识和相互尊重和协作的精神。

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和实践中,对学生的自我提高和沟通能力重视不够。教师过于主导,将学生的发展限制在一定的水平,并为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事实上,小学生都期望自己被更多地关注,期待得到老师更多的赞美。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策略

(一)创造情境

汤姆金斯认为,情绪是最基本的动机系统。它的任务是刺激、唤醒或加强内在动机和行为形式的动机。情感学习和情感体验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观看“青春舞曲”这节高质量课的视频,然后思考其中的问题。课程里面,老师的问题是她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原始的感觉系统,没有调动学生的热情,因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觉引起的听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更理性,感知就会少。如果你带着问题听,你的大脑就会不断思考,你就感觉不到音乐的美妙。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给学生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聆听和感受音乐的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因材施教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各种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所反映出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3]

例如,一些学生思维敏捷,热情活泼。他们可以在音乐课上唱两三遍就学会一首歌,但是他们的自制力不强。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耐心学到最后。对于另一些内敛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多登台表演,培养学生勇敢表现自己的精神。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鼓励他们在课上、课下学更多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细胞。

(三)以学生兴趣为指导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音乐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的重要基础。在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来设计音乐教学内容。[4]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一定的学习策略。这一阶段包括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入新的课程内容。在音乐教学设计的初期阶段,教师应注重语言内容的设计和趣味性,通过引入创新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一只鸟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孩子们用方言歌唱《斗虫谣》这首童谣。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教学活动的逐步开展,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课堂中学生参与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各种问题。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新音乐方案实施的最后,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的方式,避免课堂内容的重复。教师应该打破常规的汇报和介绍活动,以经验交流来结束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知识积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经验反馈。

(四)合理使用教材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成为了审美教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活用教材,让课本教材变得亲切、灵活,利用多种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必须将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小学音乐教学与理论性强的学科不同,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培养,更加注重培养过程和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音乐水平的提高。

除了基础的音乐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运用美育理念。例如在学习“新疆舞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新疆人民的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各个民族的风情和魅力。只有将美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音乐课才能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艺术类课程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促进他们提高美的鉴赏能力,促进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培育。

(五)增加课堂音乐教学形式

想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教师就要做到在上课的过程中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每个小学生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全体学生融入课堂,而不能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让音乐课成为单调无趣的课程。对于小学音乐而言,课堂应该因为艺术性而变得生动有趣,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的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融入课程内容。例如在《草原巡逻兵》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情景扮演融入进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成为“草原巡逻兵”,在音乐的陪伴下融入自己编排的故事当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融入音乐课堂,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验音乐之美,获得积极心理,在课堂上闪闪发光。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可以起到很强的正面作用,但这需要教师对积极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并将其拓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