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平 艳
小学科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承担着科学素养培养的重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备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完备的科学精神。指向科学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主动积极的探究。
要落实“学生中心”理念,教师必须让学,要让位于学生,让出课堂位置,让学生当家做主。教师应合理分配教和学的时间,要让出教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
教师要充分放权,给予学生各种自主权,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者。教师让学,既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活动的自由,又要和谐师生关系,保障学生心理上的自由。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要与学生友好相处,平等对话。
教师要限时讲授,少示范指点;要允许学生说,允许学生动手做,包容学生出错;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赏识学生。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主动让学,自觉退居幕后,将学生推向前台,赋予学生充分自由,让学生带着自由去学习。譬如,在教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中,我通过“谁的力量大”游戏导入,在“握力器”比赛中引入教学主题。接着,组织学生利用海绵、钢尺、橡皮筋等材料开展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充分观察、测量、实验、比较。整堂课中,我充分让学,以学生操作学习活动为主,教学活动为辅,学生在充分感知中认识了弹性,在自主体验中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通过亲历各种探究活动过程,学生对弹性与弹力概念有了深刻理解。
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对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发动和促进认知。心情愉快的时候,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理解力增强,积极情绪下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消极情绪。大凡优秀的学生都拥有较强的幸福感,快乐的学生更容易成功。
快乐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风向标,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必须愉悦学生心情,让他们快乐地去学习。快乐是最好的学习助推剂,快乐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说明他们的情绪愉快,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心智发展。要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除了和谐师生关系之外,创设趣味情境是最佳策略,即将科学知识融入具体形象的场景之中,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带着快乐情绪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我通过魔术导入,给学生表演了魔术“会飞的纸蝴蝶”,创设了趣思情境,“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我带领学生猜测、验证,亲自探寻纸蝴蝶会飞的秘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磁铁吸力的特征,有趣的魔术情境,让科学学习变得有趣好玩,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好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将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形成科学思想。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使学习真正的发生。[1]探究式学习要求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要求教师让学,以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还要求学生主动,主动参加活动,积极争取权利,如争取主动提问、主动操作、主动反思等权利,形成积极思考、踊跃展示、大胆交流的主动学习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为了凸显学生中心,我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探究。让学生带着主动去学习,我们不仅要让学,还要积极引学激学,引导学生探究,激励主动学习。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幸福感,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力》一课中,我设计了几组探究活动,分别是:磁铁吸物、磁性传递、磁性转移、隔空取物、隔物取物、杯中取钉。在每一组探究活动结束后,我会及时总结点评,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给他们注入学习动力。
好奇心可以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身于科学探究之中。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催萌他们的科学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各项科学活动中去。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儿童视游戏为生命,把游戏当作工作。[2]游戏有趣、又好玩,同时充满神奇色彩;游戏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将科学教学游戏化,通过营造游戏情境,设计科学游戏活动,发挥游戏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催萌学生探究欲,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玩耍,在玩耍中探究科学。
例如,《测试反应快慢》一课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刺激与反应的理解,我们设计了几个趣味小游戏,如“指认五官”“逃避大手”“快速抓棒”,这些小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探究,主动体验理解,发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传统教学是有教无学,教师靠机械灌输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毫无自由选择权与自主思考权,如同没有思想的芦苇,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导致了教学的低效,使得学生不会思考,思维能力欠缺,核心素养得不到真正提高。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核心,这就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成为有思想的生命体,要带着思考去学习,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自我理解,自主建构。
“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怀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疑是思之源,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采取问题驱动,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促使学生认真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例如,在教学《电路》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有黑白两个纸盒,中间各穿着一根导线,其中一个纸盒中的导线是断开的,另一个纸盒中的导线是连通的,我们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两端。”我边说边出示纸盒,“你们猜猜哪个纸盒中的导线是断开的?”有的学生猜想黑色纸盒中的导线是断开的,有的学生猜测白色纸盒中的导线是断开的。
“不准打开纸盒,也不准拉出导线,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我进一步提出问题,问题驱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引出用检测器检验的方法,引入对电路暗盒的进一步探究。
任务的设置有大有小、有繁有简,任务完成的时间可长可短,不同的任务对学生产生不同的作用,项目化任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持续探究,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项目化任务由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任务所构成,具有挑战性、研究性、延续性等特点。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强劲的驱动力,适宜“学生为中心”的科学教学,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项目,提出研究内容,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学生一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使用工具》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任务情境:马虎公司给希望小学赠送了一批小板凳,但由于匆忙,还没来得及检验,就给送到了学校。为了保证使用的安全,现在请同学们给检验检验,看看这批产品是否合格。学生检验后,发现小板凳都有问题,不是钉子钉偏了,就是缺少钉子,或者螺丝松动。于是,学生就有了维修板凳的任务,有了使用工具的需求。就这样,学生在修理小板凳的过程中,认识了工具,学会了使用工具。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优化教学方法,落实“学生中心”理念,以让学、情境、探学、游戏、问题、项目、合作等为抓手,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推动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有效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