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卞进根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采用的是教师先示范,学生再独唱或合唱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知,以至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当力图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主动地转变机械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备好课,用心上好课,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主动学习,在积极情绪的参与下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为了让学生对音乐内容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充足的教育准备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指导教师开展精准教育活动。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音乐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很少在备课环节投入较多的精力,以至于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音乐教师应当调整以往的教育状态,提高对备课环节的重视程度,并在用心备课中,推动优质音乐课堂的形成[1]。
例如,在《热爱地球妈妈》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从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做好备课工作。首先,教师根据之前的教育经验,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精准把握学情。其次,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明确本首歌曲的曲调等内容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再次,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指出“指导学生使用亲切、深情的歌声,表现出歌曲意境”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育方向。最后,教师设计教育思路,安排情境教学、情绪感知等活动,促使学生在按部就班参与活动中,逐步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效把握本首乐曲的曲调和情感。
又如在小学音乐《桔梗谣》中,教师做足功课,查阅朝鲜族资料,了解作者创作《桔梗谣》的背景。再仔细聆听音乐,根据旋律与歌词,设计相应的音乐图谱。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具有起伏感的三拍子的内在韵律,并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三拍的节奏。在教学时,教师设计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请学生欣赏视频朝鲜舞,重点让学生们感受朝鲜舞的鹤步舞,表现朝鲜舞的柔韧、飘逸。充足的准备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紧而有序的课堂节奏与内容安排,也让学生动静结合,更好地体会音乐的美。
显而易见,教师在备课环节投入心血,做好充足的准备,自身会对所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本节课程音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学生的基础音乐素养、课本上的音乐知识等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安排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攻克难点。因此,教师用心备课,做足教育准备,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发展,也能有效助推课堂的有序开展,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认真学习新的音乐课程,提高音乐课堂效率,从而逐步提升音乐课程的教育品质。
导入环节很重要,好的导入环节能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目光,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教师要认真分析音乐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目光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快进入音乐情境[2]。
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新课的第一个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设计,能够让学生迅速地将注意力放在新课上,使学生形成探究新课内容的动力。可见,有效的导入设计往往能为优质课堂的形成创造有利前提。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地利用游戏、生活素材、直观影像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心,以便学生能够主动走进新课中,提高学习音乐知识的实效。
以《美丽的星座》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介绍“知识抢答竞赛”的游戏规则: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进行抢答,对于全部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一分,答对最多的一名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在学生熟悉了游戏的基本规则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有56 个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你知道这些民族都有什么特色乐器吗?”的问题,并由学生进行自由抢答。在学生逐步回答出“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特色乐器有芦笙筒”等答案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为学生统计分数,并对得分最高的学生给予奖励。伴随学生高涨的热情,教师再为学生引入本首乐曲,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又如在音乐活动《生旦净丑荟精粹》中,教师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戏曲中的包公形象,让学生们判断这在生旦净丑中应是哪种角色。当学生对生旦净丑有了一定了解后,继续出示《空城计》中诸葛亮的角色,让学生对其加以判断,诸葛亮是老生还是文丑。这样一下子将学生带入戏曲的世界,学生不仅欣赏到了各种戏曲,还在欣赏中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在“猜一猜”等游戏中,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游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有效的导入环节,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新课之中,展开音乐课程的学习活动。
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课程,透过音乐,学生能够体会到美丽的风景,感知到浓郁的情感。但是,音乐本身又带有丰富的抽象色彩,对于音乐素养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单纯地聆听音乐,并不能形成强烈的感官体验,深刻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中,逐步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在《五月五赛龙会》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单纯地播放乐曲时,学生很难深入地体会其中的乡土气息,感受民俗文化。对此,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为学生展示五月五赛龙会的图片,促使学生在刺激听觉感受的同时,可以获得直接的视觉体验,以便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体会民间音乐的淳朴气息,从而透过细腻、软糯的苏南民歌感受民间赛龙会的氛围。
又如在小学音乐《快乐的啰唆》中,为了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有具体的印象,教师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现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风土人情。特别重点展示彝族弹拨乐《快乐的啰嗦》,让学生们结合民族特色细心感受乐曲旋律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旋律可能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发生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手段再现音乐场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中国有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风俗习惯都不相同。《快乐的啰嗦》中再现彝族人民热烈奔放、载歌载舞的欢乐情节,能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可见,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多重感官体验,使学生在深层感知作品意境中,强化情感感知效果。
当然,在课堂延伸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彝族文化,上网搜索或者从报纸杂志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祖国的灿烂文化与地大物博有具体形象的了解。同时学生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多种节日,比如插花节、植树节、祭龙节、赏花节、火把节也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课堂延伸活动是对课堂内容的再学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加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音乐课程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更加用心地进行教育方式的改良,用心备课,做足教学准备;用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心教学,创建良好的音乐感知环境,以便打造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从而在不断改善教与学的关系中,创建魅力无限的音乐课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