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卢海侠
面对抽象性和概念性比较强的数学知识时,学生由于没有养成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的方法技巧,在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之中会感觉到无力。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学习困扰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重在引导鼓励,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引导式教学去帮助学生寻找问题探究问题,在探索学习中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的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堂为教学途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问题导学开展教学,一方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力;另一方面,利用问题导学也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模式变得高效。问题导学的模式突出了课堂引导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还能够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知识。在问题导学的课堂当中,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也更加充满乐趣,真正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现阶段的小学课堂当中,利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的模式,仍存在着一些困境。首先是在问题导学环节,教师若不能够把握住问题导学的难度以及深度,学生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1]。具体而言,若问题导学的难度过高,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所要表达的含义,出现一种学生难以下手的窘境。若问题导学的难度过于简单,学生便难以深入其中进行思考,不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以及好奇心。
其次是利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若问题不能够兼顾学生的全部个体,则会产生一部分学生深入学习,一部分学生难以参与的现象。这些都是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利用问题导学教学的困境。
在预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从引导交流开始,引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大致的了解,明确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和重难点,鼓励学生将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发问,尽可能地在与学生讨论之中去解决问题,及时整理问题掌握预习情况。将问题导学应用于预习阶段,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但帮助其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而且能够准确把握上课的讲解进度。
例如,在“正数、0、负数”的预习中,可以先提出问题,比如,“数字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使用呢?能不能分清正数和负数呢?能不能列举出一些呢?”,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探讨交流,讨论海平面以及海拔的正负数表示,盈利与亏损、收入与支出的正负数表示等。在预习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比如,“自然数就是整数,从0开始,0、1、2、3……都是自然数,0 就是最小的自然数”,“0 这个数字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是>0 的,负数都是<0的”。举出一些常见的例子,比如,在摄氏度的表示中,零上八摄氏度记作8℃,零下十五摄氏度记作-15℃,账目盈利用“+”,账目亏损用“-”等。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联系生活实际,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自己一天的收支等等,真正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学会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们手中,知识点的学习探讨先从小组交流讨论开始,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偏差。在出现见解不一致的时候,将问题进行准确提炼并进行实践性的操作解决是很好的方法,在这之后,再通过专业性的术语和课本中的知识概念去进行总结讲解。这样会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高涨,充分让头脑思考活动起来,避免死板式的直接套用知识[2]。
例如,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进行了解,之后进行讲解。例如,在“6×2 =12”这个式子中,12 是数字6 的倍数,同时,也是数字2 的倍数,相反可得出,数字6 和数字2 都是12的因数。这个例子就可以很快速地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随之可以提出问题,“请学生分别列举出数字5 和2 的倍数”,在列举之后可以找到规律,“个位上是5 或0 的都是5的倍数,是0、2、4、6、8 的是2 的倍数”。最后,进行数学知识的总结教学,从倍数来看,一个数字最小的倍数是数字本身,倍数是无限的;从因数来看,一个数字最小的因数都是1,因数是有限的。
在复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发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可以先从小组讨论模式开始,推选出优秀的“小教师”,然后在全班进行讲解。还可以让前后左右桌互相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提问和出题,交换着去进行解答,这样可以使得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靠,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例如,在“分数”的复习中,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可以让学生先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分数知识进行总结。比如,“分数是将单位1 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是几份的就叫做分数”;分数可以用两个数字相除表示(分母不为0),比如,“3÷5 =3/5”;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一样的,当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相同的不为零的数时,分数的大小是不变的,也可以进行通分和约分。在复述讲解完分数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进行总结复习。真分数指的是分子数<分母数,真分数<1;假分数指的是分子数≥分母数,假分数≥1。在问题导学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复习,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更加明确知识体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应当明确反思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学生复习完知识掌握相应的基础内容之后,巧妙地利用反思,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层楼,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的开始巧妙地利用问题导学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
具体而言,可以先询问学生本章节的学习方式,或者是本章节讲解了哪些内容,以及用到了哪些数学思维。在学生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深入到课本当中进行学习。当学生掌握完这些知识点之后,再去让学生回顾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进行教学《简易方程》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由于本章节是小学阶段的重难点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以反思性的问题去询问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简易方程当中,未知数和方程等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解答简易方程当中一般的步骤是什么?”通过这种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教师再给学生引出教材当中的例题,让学生去体会简易方程的特点。比如:“超市原本有80 千克苹果,现在又进了若干箱苹果,一箱苹果为10 千克,现在超市有200 千克苹果,那么超市又进了多少箱苹果?”在这个问题当中,需要学生去找出每箱苹果的质量和整体苹果质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思考和列出等式之后,就能够得出“80+10X=200”这一个等式。然后老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去总结解答简易方程的步骤。
最后,在学生学习完这部分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回答导入部分的问题。学生在解答完成之后便能够知道:“在简易方程当中,未知量和已知量相加等于总体的量,并且在简易方程中需要先将未知数化到等式的一侧,然后再进行解答。”以这种方式去帮助学生回顾反思已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
总的来说,问题导学的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非常有利于高效学习的。它不但使得数学的教学变得高效保质,而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积累解题方法技巧,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综合素质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