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时间:2024-05-07

☉王莉丽

对小学生而言,刚步入学习数学的阶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导致学生数学成绩较低,接受能力较弱。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的教材知识外,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解题能力作出详细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往往忽略了教学氛围、教学环境的改革,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热情。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课堂中完全没有知识消化的时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老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并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中,老师先向学生展示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并且清楚地认识到每块七巧板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其中的2 块或者3 块或者更多块进行拼图,最后将自己的拼图创意与其他学生分享。老师利用七巧板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比较再到实践,不仅对平面图形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知识的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可以利用七巧板组出不同的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清楚地理解了题目的要求以及条件,才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往的数学教学,教师将太多的精力放到了相关知识以及解题方法的讲解,并且讲述的内容较为学术,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对课堂内容没有兴趣,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审题错误、不清晰以及不理解题目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解题出现了错误。

基于此,教师就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为了能够让学生产生分析问题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分析等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计算的法则,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其中有一道题目“一套裤子98 元,上衣比裤子贵30元,买2 套这样的衣服需要花多少钱?”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让学生找出关键数据信息“98 元,30 元,2 套”,再让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最后对这个题目的数据、条件、问题进行整理,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思维能力欠缺,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解决,最后学习成绩不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照正常逻辑思维得到答案的解题方法之外,老师更应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多种解题方法解答题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2]。

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多边形面积》教学中,老师通过对长方形或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并且进行剪拼,让学生观察并且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同样的方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并且熟练掌握。在做题过程中,学生遇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题目,首先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答出题目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再次进行解答,利用三角形面积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从而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交流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交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发生思维碰撞,互相交流学习,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认为学生都在接受新知识,学生之间也无法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合作学习反而耽误课堂教学时间,也讨论不出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个人学习发展而忽略合作学习,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只能求助老师或者查阅参考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学生合作学习,将每个同学不同的思维能力进行交流碰撞,互相帮助,促进更好的学习[3]。

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除法》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并且学会验算,首先老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给出问题:“3 个人一共买了15 本书,平均每人买几本?”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提供3 种解答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经过实际操作与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分享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且掌握了多种解题思路。同时小组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碰撞,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学生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且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以往的数学教学,教师多注重学生最后解题的结果,注重对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解题方法的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阻碍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针对题目讲解完一种方法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研究,对其他的解题方式进行探索,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对自己最后解题结果进行验证,从而促使学生解题能力能够进一步地提升。

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教学中,本节课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及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家公司食堂买了10 千克黄瓜,付了15 元,找回了2 元,每千克黄瓜多少钱?”本道题学生可以用常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可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进行解决,假设一千克黄瓜x 元,让学生用方程的方法进行解决,计算结束后,要提醒学生用常规方法进行检验,建立方程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状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往的数学课堂,很多教师还是在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基础知识、解题方法等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述,学生长时间处于学习的状态,很容易疲惫,时间越久学生也就越容易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不利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基于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游戏、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为目标,并且教师也要在课堂中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以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本节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以及实际的应用,其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堆货物,第一天拉18 吨,第二天拉了第一天的三分之二,两天一共拉了这堆货物的三分之一,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就可以根据这道题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将题目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结合动画对题目进行理解,进一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老师要进行课堂创新,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