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耿昌娟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相较于语文等科目的知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繁杂性特性更加显著,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尤其是数学知识本身以“数”和“形”为主,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此时如果可以有效地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那么可以将数学知识以图片或动画等直观性更强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源泉,也是决定他们学习效率的一个核心要素。如果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那么即便教师讲解的再清楚,也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贯彻“生本理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彻底抛弃以往只注重知识讲解但是忽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入手,科学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其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图片、视频或动画等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授课中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何种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或者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上有关轴对称图形的介绍,那么学生可能会觉得非常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此时如果可以在为学生简要介绍“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基本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如蝴蝶、课本、建筑等一般都具有轴对称图形,以这些形象的图片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辅助他们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定义,这样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时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代数”、“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综合实践”等等,其中每部分的数学知识中又包含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特别是“几何图形”部分数学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具有较高要求,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差,无法在头脑中想象出几何图形和实物之间的转换情况。而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板书教学方式也无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几何图形的具体变化情况,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针对这部分的数学学习难点,如果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那么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使他们可以轻松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教学中,教材上面虽然写出了关于圆柱体体积求解公式的具体推导方法与过程,即首先分割圆柱体,使其最终拼接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之后利用长方体的体积求解公式来反推出圆柱体体积求解公式。但是这种表述方式常常无法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和感受求解的本质,如学生无法想象出圆柱体经过无限分割之后的情况,是否最终可以拼接出长方体。此时如果可以针对性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动画的方式分别为学生展示将圆柱体依次分割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等不同部分之后相拼接组成图形的过程,以该种动画展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切实意识到随着圆柱体分割数目的增多,其最终拼接构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最终可以理解教材上推导出的圆柱体体积求解公式的由来。
思维能力是一种关键的数学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理解某些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所以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要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归纳、推理、抽象、比较等数学思想去理解数学知识,帮助他们顺利地建构完善的数学知识架构,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思维是小学生的薄弱环节,他们常常无法在头脑中想象出图形的具体变化过程,这时候如果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那么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在头脑中建构相应的数学模型,有效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图形的平移》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通过示范各种实物的平移变化,使他们对平移形成初步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平移现象。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平移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电梯、缆车、组合黑板等,这些事物的展示可以有效地勾起学生的回忆。紧接着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小房子平移前后是否可以继续保持完全重合状态,以此深化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也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是辅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教学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期间,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几个方面入手,科学制定教学方案,力求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