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丽群
游戏的设立一直以来都是带动小朋友积极参与活动的动力,在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建构过程中,设计有效的游戏,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活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带领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时,就要重视对游戏细节的设计,从目标着手,把握整体的活动方向,一步步优化活动的形式,使幼儿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提升游戏的价值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目标的制定,如果没有目标,那我们将会失去方向,最终只会导致走更多的弯路。所以说目标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小朋友而言,由于他们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通常对事物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基于他们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他们设定详细的活动目标,从而使幼儿在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建构中,具有明确的方向。
比如,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游戏化活动的有效建构,教师在以“我们的‘家’——幼儿园”为主题,带领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活动时,就可以先从知识方面入手,为幼儿制定“了解建构材料使用方法”这一目标,进而再通过实物为幼儿进行讲解,促进幼儿对这一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从能力方面入手,设定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目标。最后,教师可以从情感方面入手,设定让幼儿通过参与建构游戏活动,体验与他人进行合作的乐趣,加强幼儿之间的友情,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根据上述案例中所讲述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教师在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建构过程中,可以通过为幼儿制定详细的活动目标,为幼儿把握好活动的方向性,从而更好的促进活动的进行。
教师开展集体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从活动中获取养分,实现素养的提升,因此,幼儿是否能够真正地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能够在调动幼儿兴致的过程中,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而教师将合作活动与游戏活动相整合,则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幼儿在集体活动当中的参与性,使得幼儿在与同伴相互合作中,共同完成对基础内容的认知,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实际开展幼儿课程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背缸倒缸”的合作游戏,促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参与性。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先对幼儿讲述游戏的规则:幼儿两人为一个小组,互挽胳臂,一个弯腰将另一个背起,在背人的幼儿没劲时,两人调换顺序进行反背,直到达到目的地。之后,教师根据幼儿的体重、性别以及幼儿的体能等,对幼儿进行分层和组员结构的安排,使得小组当中的两人在各个方面相差不大。紧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共同完成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与同伴的配合中,逐步强化自身的参与性。同时,当教师引导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游戏活动时,幼儿也能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合作意识。
不难看出,在开展课程游戏化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融入合作的元素,能够有效调动全体幼儿的参与性,逐步彰显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价值,从而提高课程游戏的教育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开展幼儿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再只关注幼儿对基础理论的认知情况,也注重对幼儿思维素养的发展,让幼儿逐步成长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所以,在开展课程游戏设计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从而深化游戏开展的价值。而问题的形式则能有效启发幼儿的思考,打开幼儿的思维界限,促使幼儿产生对知识进行探求的欲望,因此,在设计课程游戏时,教师也应当引入问题这一形式。
比如,在进行“人体山洞”这一游戏活动时,为了能够开阔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发明创造能力,教师就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逐步探索出多样的“人体山洞”形式。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我们都玩过钻山洞的游戏,那我们如何用身体搭出山洞呢?”,随后教师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并搭建出山洞,并带领幼儿进行钻山洞的游戏活动。在一场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再向幼儿提出:“大家还能够用身体搭建出其他样式的山洞吗?”,使幼儿再次进行思考,并引导幼儿创造出多样的山洞样式完成游戏,从而深化此游戏给幼儿带来的价值,逐渐发展幼儿的发明能力。
显而易见,将问题融入课程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打开幼儿的思维界限,让幼儿围绕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提升游戏活动设计的价值。
总而言之,有效的游戏活动设计形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正向的价值,因此,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游戏活动的内容等,进行活动形式的优化,从而让幼儿在实践参与活动时获得养分,实现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