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均生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爱国情怀、社会关爱,更加注重创新实践、合作参与、自主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旨在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技能,帮助学生养成法治思维习惯。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我国是法治国家,各行各业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法律约束,因此人们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要懂得法律,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权。而小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也是未来的希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小接受法治培养,这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习惯,对于国家长远健康发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另外,通过核心素养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增强法治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也是有好处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巧妙创设生活化情景,帮助学生提升道德认知 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还不是十分成熟,对于各个方面的认知还比较浅,因此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教材来开展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内容,这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能够从生活中出发,合理进行生活化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探索与实践,那么就能够让学生从课堂中来体验生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比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两种情景,第一种情景是扫把、纸篓、果皮纸屑碎片乱扔一堆的教室;第二种情景是课桌、扫把等摆放整齐,地面干净卫生的教室。在创设好这两种情景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说出其中的差别,然后问学生:“如果让你来挑选,你会选择哪一个教室来学习呢?”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回答,选择第二个教室。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选择第二个教室的原因,一些学生说是因为第二个教室环境整洁,学习效率高;还有一些学生说第二个教室宽敞明亮、心情好等。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两者的区别,让学生明白脏乱差对心情、身体等方面的危害,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在生活中讲究卫生,还会逐渐将自身乱丢垃圾的习惯改变掉。采用这种形式,能够对学生道德判断以及价值引领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从而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有效运用模拟表演,深化学生的认知 小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好动特征,思想以及身体都较为灵活,不愿意拘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理念,积极迎合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教学。其中模拟表演教学法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表演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灵活,深化学生的认知。
比如,在学习“早睡早起”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早睡早起的好处,让学生明白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为学生分析,晚上早睡觉,早上才能够早起床,从而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洗漱、锻炼、吃饭等,并为学生分析晚睡晚起的坏处,比如早上起不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洗漱、吃饭、上学会迟到等。然后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情景模拟,第一个学生模拟早睡早起的情景,比如早上起来心情很好,满脸笑容,并轻轻松松去洗漱、锻炼身体、吃饭然后上学的情景,而第二个学生则模拟晚上晚睡早上起不来的情景,洗漱很紧张,没有时间吃饭,快速跑向学校而最终仍然迟到。这些场景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通过模拟他们更能够深化认知,对该方面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会自觉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三)有效开展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感 实践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如果缺乏社会实践,那么是很难形成系统化知识储备的,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更无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参与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去参观养老院,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等,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感受历史、探索历史等,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是比较多的,不同策略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不同,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表现等合理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确保核心素养教育得到良好开展,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