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路玉奎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以及应用还很罕见,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题海战术,让学生练习大量的题目来做到完成知识点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教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教给学生的仅仅只是做题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的目标逐渐向培养学生的素质转变,这样就使得原来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的改革,就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方式,寻找适应改革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生活,同时数学教育发展的目的也是要应用到生活中,给人们在生活中带来方便。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能让学生很好的融入到生活中,提升社会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上《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时候,本课重点说的是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以及解读的知识,为了让学生生动深入的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我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任务:收集我们所在城市上一个月的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情况让学生自行制作出合适的表格,然后根据表格情况做一个这个月天气的总结。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或者扇形统计图,这个任务需要学生自行到生活中去了解天气情况,属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学生能了解到自己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身份,同时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哪种统计图的方式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在第二次上课后,学生们带着他们研究做出的表格接受我的检验,学生中大部分做的是条形统计图,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做出的是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根据学生做出统计图的结果,我问了学生三个问题:上个月各个天气天数是多少、各个天气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和各个天气状况占的百分比是多少。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做的图以最快的速度算出答案来,结果几乎是画出条形统计图的学生最快的解答出天气天数数量多少的问题,做出扇形统计图的学生最快解答出百分比的问题,而画出折线统计图的学生最快解答出变化趋势的问题,然后我让学生比较三个统计图的优点,学生们便能立即明白三个统计图各自的优缺点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
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数学与生活有效完美的衔接起来。我经常就会去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建立符合学生的情景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使之生活化、给学生上一些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一课的时候,这节课主要是讲解各种各样的图形知识以及他们的形式。在一开始讲解关于轴对称的有关知识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的图形,我带领去观察发现学校的大门、蝴蝶、树叶等等图形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加深,且能培养他们自我研究的能力。在上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时,我特意组织学生来到火车站观察火车转轨时的状态以演示为长方形的平移和旋转,带着他们去游乐园去观察缆车、滑梯上运动的状态的转变等等,观察窗户的平移等等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就在上课的过程中利用某些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把教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
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能培养起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发展出独立的创新性思维,也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数学能力,完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例如,在上《图形与几何》这一课的时候,这一课给学生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我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将一些图形和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联系起来的方式将抽象的图形实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说在认识圆柱、圆锥这两个抽象的立体图形时,我找来了学生都有的圆柱形状的杯子,让学生观察圆柱形的杯子以总结出圆柱的性质等等,学生们观察真实的物体比看课本的图形要深入了解很多。除此之外,我还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专门与学生做剪纸,剪出图片做出圆柱以及圆锥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作为启迪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开拓探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水平,也要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到知识,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