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深挖教材资源,创新生命教育

时间:2024-05-07

⦿钱晓薇

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深挖教材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入情入境,感受生命的珍贵

小学生的情感思维处于尚未成熟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引导和建全有效的情感思维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形象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文本传达的情感,切身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例如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时,利用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拓展歌曲背景,普及邓小平同志的生平,以及他的离世让全国陷入了悲痛,后世之辈应怀揣悲痛的心情缅怀这位伟人。通过教师的情感渲染,再次播放歌曲时,学生能入情入境,感受到生命诚可贵的意义,以此为基础,细读课文时,同学们怀揣着丰富的内心情感,文本再不仅仅是死板的文字,而是蕴含着情感的文字音符。在教学过程中拓展文本背景,丰富学生情感认知,学生不仅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所赋予的内容意义,也激发了爱国之情以及对伟人生命离去的哀伤与悲痛之情。

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教师所传达的内容,建立健全的人格,敬畏生命,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尤为重要。

二、畅所欲言,倾诉生命的感动

新课改背景下,被动的学习永远不是主流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听取只会限制和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因此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所思所想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课。生命教育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倾诉对生命的感动,唤起同学们情感的碰撞,使教学课堂更加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观点的碰撞能激发学生对课文表达的深刻理解。《船长》此文中,对于船长的牺牲是否有价值,同学们可以有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通过辩论的模式,解开学生对于船长选择牺牲的疑惑,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内容。畅所欲言的过程不仅是勇于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更是不断思考和认知的过程。若教师只是一味的传达船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固定,显得课堂枯燥无味,对文本所要表达的情结并不能铭记于心,因此,引导和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乐于表达对学生感受生命感动至关重要。

课堂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平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当学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生命的感动,并敬畏生命的可贵,就能珍爱生命并努力追求自我价值。

三、巧妙引导,心存生命的敬畏

泰戈尔曾说:“我存在着,是一个永恒的奇迹,那就是生命。”学生的认知尚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巧妙的引导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对生命可贵的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例如,在学习《天鹅的故事》一文时,学生往往只能认识到斯杰潘老人是天鹅为了生存破冰时团结拼搏的精神感动而将猎枪挂起,并不能认识到本文所表达的更为深刻的意义——对生命的敬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抛出疑问“斯杰潘老人的枪是为谁而挂,一挂就是三十年?”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谁”,通过发散思维,得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老人自己、其他猎人、那群天鹅、更多的动物”,进而升华到“为生命而挂”,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深刻认识,认识到斯杰潘老人是因为敬畏生命而挂起了自己的猎枪,使学生心存对生命的敬畏,能呵护和珍爱每个生命,努力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学生在学习此文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细节及线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在重点段落重点学习,抛出问题进行思考,耐心引导进行生命教学的升华。

在上述案例的教学中,教师把握学生思考的契机,巧妙的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对每个生命心存敬畏之心,体会生命的价值,呵护生命的存在,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创造性的渗透生命教育,挖掘文本内容,善于进行拓展,有效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珍爱生命,呵护生命,敬畏生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学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课,潜移默化的建全学生的生命情感思维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