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学练法视角下行进间运球教学效果的研究

时间:2024-05-07

⦿李博文

目前,篮球运动深受中小学学生喜爱,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学好并运用能够让学生在比赛场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是,好多一线体育教师一旦遇到这个教学内容,常常会感觉束手无策,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笔者采用新颖多样的学练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技术,以此达到在比赛中或健身活动中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效果。

一、动作技术学习应注重递进性

递进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具备四大特征,即有一个明确的教学核心、环环相扣、体现学习的过程性、发展探究性。具体如下:第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第二步:敲碎课本知识与确定教学核心;第三步: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成为有机的整体;第四步:选择调节课堂气氛策略,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把所要学的运动技术的教材教法进行深度研究,形成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学练方法的糅合,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教学规律,整合相连,促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并掌握,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如我们在学习行进间运球的单元构建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再进行行进间的直线运球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各种熟悉球性的练习,待学生完全熟练后,再逐步过渡到原地多姿运球,行进间的高姿势运球和低姿势运球、快速的直线运球和慢速度的直线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等。花样的练习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待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学情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生水平的高低有基础的,有拓展延伸的,有高水平竞赛的,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一目了然,前后贯通,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动作技术学习应考虑螺旋式上升

螺旋式是指在不同时间阶段、单元中,使这一运动技术的学习不断出现在课程内容里,逐渐扩大学生的运动知识面,加强对运动知识的理解,加深运动技战术的难度,即同一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比如在学习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时,就得先复习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动作技术,在此基础上学习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接行进间上篮动作技术。这样的螺旋式排列教学有助于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促进运动技术的动作自动化,熟练掌握运动技术,运用到比赛中和生活中,以此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动作技术的学习进行单个串联

运动技术的串联是为了保证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认知不是处在零散的状态,学生学习的运动技术要能够融会贯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更加系统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运球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与运球相关的所有学练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比如运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等等练习进行串联,这样符合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规律,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知道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比赛,灵活运用,而不是苦练技术。

四、动作技术学习应涉及前后呼应

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时,对于前面学习的和即将要学习的都要做到熟悉,这样方能更有利于运动技术的全面掌握,要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在学生学习原地运球之前教师就可以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查看资料视频做好预习,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更快的掌握这个动作。在学完原地运球后教师依然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加强学练,并把动作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甚至可以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其中,这样一个很好的家庭运动氛围很快就形成了。运动技术学习应涉及前后呼应更容易夯实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从徒手模仿性练习开始学练,如身体素质达不到运动技术的学习要求的,先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教师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时就可关注此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总之,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特点,必须认真分析动作技术,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比赛中的运用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模式,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在无形中上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