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杭惠娟
利用活动开展数学教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积极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如斯托利亚尔指出:运用“活动教学”,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有效解决问题与数学思维密不可分,通过解决问题,体现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是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构建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渗透数学思维方式,提升数学素养。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操作活动、实践活动和反思活动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数学,学习数学,进而逐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肤浅阐述了“活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寓于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从数学操作活动中总结发现数学问题,并围绕数学问题开展数学操作活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例如:以实践操作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主题探究活动,用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地板砖铺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面积至少是多少?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让学生认真思索,或者通过画图解决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感受到这与“最小公倍数”知识密切关联,从而总结发现其中蕴含的基本道理,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剪若干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来代表题目中的地板砖,并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操作活动过程中,他们都能在长的方向摆3个,宽的方向摆4个,最终摆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在摆的过程中激发了数学思维,深刻地理解了“要求出最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求用80厘米和60厘米的最小公倍数240厘米作边长”。这看起来比较容易的问题,但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数学道理,并总结发现蕴含的基本规律,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后,今后在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的操作实践活动,给学生直观感受,并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既将数学知识与问题联系出来,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对于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不妨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确参与实践活动,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对于小学生学习较为抽象的“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学生会容易颠倒,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这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教师不妨以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给学生充分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例如:笑笑每分钟步行100米,淘气每分钟步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和少年宫距离多少米?刚刚学习这样的应用题,他们难以把握,如果采用直接讲授灌输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用不大。因此,教师不妨给他们自主实践活动的时间,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时间,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并让一人走的速度稍快一些,另一人走的速度慢一些,在操场上选择一段距离,以及确定这段距离的中点,然后相向而行。学生对照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很快就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速度不一样的两个人不可能在中点相遇,速度快的人超过了中点,而速度慢的人还未到达中点。当学生理解这样的基本事实后,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散:速度不同的两个人之间的路程差是他们相遇时距中点这段距离的两倍,而不是他们相遇时距中点的这段距离。厘清了这些关系,学生很快就能做出解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根本提升。
学习离开反思环节,便失去数学学习的价值。反思不仅仅能够巩固数学知识,了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同时,反思能力促进理解,根本上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认真总结与反思,归纳与建构,从而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例如:学习用克、千克、吨填空或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填空,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对单位大小没有形成直观的感受,因此,出错率也经常居高不下。这时,教师可以将每一个单位通过直观图示表示出来,以这样的活动为基础,然后再组织学生把在活动中感知的重量和练习题中的情境进行反思,形成自检,知道错误并积极改正,通过实践总结与反思,形成一系列的易错题集。学生经历了反思活动,当再次做这样的练习题时,就会回忆自己的体验过程:1克很轻,用来计量特别轻的物体;1吨很重,用来计量很重的物体……
总之,“活动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活动过程,感受活动给数学学习带来的愉悦感,这样的数学学习才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