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邹维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获得必备的数学知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多变的教学策略,注重课堂生成,并结合课堂实际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当然,在这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并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于复杂多变的生成,需要辨证、理性地对待并及时抓住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没有课前预设,就谈不上课堂生成。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重视课前预设,并对每一种预设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这样才体现出“以生为本”,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对于课前预设,有一定的合理性,更要考虑到所谓与课堂教学“不沾边”的生成,对于这些意外的生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一整套的预设方案。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很多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对于这一类课堂生成,教师要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去调整、优化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探究或课后主动思索。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有一道比较经典的问题:一张正方形纸,边长66厘米。要用它做成底33厘米,高是22厘米的三角形小旗,最多可做多少面?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都一致认为:用正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但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画图的方法思考,长里有多少个33厘米,宽里有多少个22厘米,这样先求出有多少个长方形,再求出有多少个三角形。此时,一位同学站起来问:“若将题目中正方形纸的边长改为70厘米,该怎么办呢?学生调用旧知解决问题发现能做13面,而实际却只能画出12面,遭遇新的认知冲突,这时可以进一步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此,课堂展现出了灵活的动态生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所以,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动态生成,教师不能敷衍过去,而是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可以进行了认真预设,但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当出现意外时教师要能随机应变,以合理的手段处理突发而至的生成。并对于课内生成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灵活恰当的处理,也可以合理整合各种资源,为课外探究活动留有空间。可以是小组探究,也可以师生共同去挖掘,去领悟,去创造性的使用这些素材,正确处理课堂生成。例如:在高年级阶段,学生对于算术方法解决应用题时,很多学生已经不再陌生,若有部分同学数学思维能力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他们具备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师同样给予掌声,并结合所列方程,可以变换不同的思路,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升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利用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题解决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途径,其中方程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在此引导下给每位学生灌输方程思想,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课堂中的错误,教师要有的放矢,选择好分析的切入点,巧妙利用课堂生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引导将错误转化为新的课堂生成资源,让它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比如:学习了几种特殊四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后,很多学生会产生混淆,这时,教师不妨将错误的素材呈现出来,不仅让学生指出错误,还可以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之间的不同点,这也许是课堂生成之外的收获,学生体会更加深刻,理解也逐步加深。若教师简单地用“对”与“错”对其进行评判,忽略课堂生成,以后学生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借用了这一生成性资源推进教学进程,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真实情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突出过程性教学,通过活动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学生感悟深刻,理解也容易多了。对于课堂精彩生成,教师也不要放过,这不仅是表扬学生的机会,也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如,对于精彩生成,教师可以进行信息的再加工能力,演变更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每一个闪光点,创造出教学良机,从而使课堂精彩纷呈。面对生成的稍纵即逝的“亮点”,教师没有任之流失,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课堂生成不仅仅是师生智慧的体现,也是“教育机智”的浓缩,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反应学生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对于有效的课堂“生成”更是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法宝。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预设,还结合课堂实际善于抓住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巧妙引导,给学生更广阔的探究空间,让数学课堂演绎的更加精彩、高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