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

时间:2024-05-07

王 柳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问题解决方法的系统性认识,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能够对实现当中蕴含的规律、性质等有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在数学思想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数学这门自然科学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从思想到方法,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传授可谓驾轻就熟,但是,对于数学思想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却稍显薄弱。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思想的融合渗透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数学教学的创新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一、在教师备课环节提炼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数学知识的构架相对清晰,呈现出并列或者递进的关系。但是,数学思想却呈现出分散、隐藏的特点,可能在不同章节、不同知识内容中体现。因此,在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深挖教材,在梳理数学概念和问题解决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数学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数学思想实现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例题分析、知识点整合等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需要明确列示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哪些,以怎样的方式体现在数学知识中,其呈现方式又如何。例如在分数和比例的运算中,算式能够相互转换,计算得出的分值和比值则不会发生变化。比例中的关联数量虽然在变化,但是其比值数据则保持不变。在圆的面积公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圆形分成多份,分数越多,其组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即使图形发生变化,但是面积却能保持不变。学生在学习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时,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认识较为模糊,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则有可能对其中数学思想进行深刻领会,因此,教师需要以数学思想的渗透为重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在课堂探究中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并不像数学知识那样直观,而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推导、归纳、整合,最终揭示其中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够通过概念、性质的认识,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数学思想,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作用,形成更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思想的认识、领悟、应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与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有直接关系,并非通过题海战术就能提高的。基于此,在数学思想的融合渗透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思考的机会。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思想的领会,如为什么要从平行四边形的高线开始剪?剪开之后怎样拼?在学生实践后发现,经过剪拼之后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因此很容易对其面积公式进行理解。

三、在练习中领悟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习题是巩固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接触新的知识内容,但是往往由于课堂时间限制,难以实现知识的内化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环节找准知识点,提出与之相关的数学思想后,为学生在习题中预留更大的领悟空间,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回顾,从而掌握解题技巧,促进课堂知识的应用和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能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重新建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自己理解的数学思想以文字或者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强化其认知水平,巩固学生的化归思想。

四、在实践作业中运用数学思想

数学是在长期生产劳动中产生的一门自然学科,最终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这就需要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思想需要与数学方法有机融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之后,能够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才是数学思想实际价值的体现。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作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作业题,从而实现数学思想生活化、实践化。学生在数学思想的应用中,能够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和分析,如体育课上的追击跑可以转化为相遇问题,纸盒拆装可以转化为面积问题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运用。

五、结语

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渗透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提炼整合,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启发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思想的本质,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应用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