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施 雯
新时期背景下在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采取有效科学的方式,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枯燥、乏味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多数学生对于数学学科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不愿意主动去克服解决,这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采取更加丰富、新颖的教学模式,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惧和防备心态。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图片、故事、幻灯片等,从调动学生的感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室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充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学习人民币或者基本加减法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商铺”模拟场景角色扮演,模拟出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利用粉笔、铅笔、橡皮等基本实物作为“商品”进行明码标价,学生分别扮演“店长”与“顾客”,模拟进行买卖。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且通过这种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更能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会采取“流水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方法将会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且可能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更应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学生的职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非“指挥”作用,进行民主化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参与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明确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后,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及学习兴趣将得到提升,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出更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出一个数学学习的小组,在学习课程相关知识之前,可以通过开展课前学习讨论会,或者课前学习小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讨论之中。例如,在学习简单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每一个小组为一个单位,每个同学手上都有写有1-10的卡片,当老师念出“卡片数字相加等于8的是好朋友”时,每个小组进行组合,最后评出最迅速和组合方式最多的小组并进行鼓励。在这样的小游戏下,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个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往往是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群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理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适合学习的学习氛围,打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客观环境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一个更加活跃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会激发学生长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此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其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为学生组织开展一个“每周数学知识竞赛”,学生自发组织形成在人数限定内的竞赛小组,每周进行一次擂台赛,通过攻擂、守擂的方式进行,竞赛题目由每个小组自己出题,其他小组进行解题的方式进行。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大闯关”教师为学生打造数学知识关卡,每一个小组独立,通过组内合作进行闯关,优先到达终点的获取奖励。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时间也能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出一个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
总之,独立思维能力时一种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就能达到的,因此培养锻炼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机会,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之上,打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创造出更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