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刘锌 黄延林
“基于标准的数学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基于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以下简称《指导标准》)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团队聚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研发的案例,以深入理解指导标准和基于指导标准的能力诊断工具为任务驱动,在工作坊主持人的引导下,参与教师形成一个自由平等的实践共同体,在共同学习、研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如何理解和使用《指导标准》,促进数学学科教师专业发展。
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参加人员随机分组,小组成员迅速相互了解,创设一个安全的交流学习场域。工作坊的主体共分为四个主要环节。
首先,问题聚焦,理解热身。参与者都拿到了材料:《指导标准》的前言部分、马云鹏教授的《数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理解与运用》、刊有《指导标准》系列文章的杂志。主持人先简要介绍《指导标准》,请参与者独立阅读材料,然后交流分享学习成果。这一环节使共同体成员对要研讨的问题有了基本认识,促使成员理解概括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要点,并形成自己的认知建构。
第二,案例引领,成果共享。结合《指导标准》的使用,海淀进校做了海淀区数学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研发案例分享,从如何理解《指导标准》与本地区教师培训工作的对接,到应用标准开發数学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回应了参与教师对《指导标准》应用的一些困惑。这一环节基于对各地培训者的前期调研,很多培训者对《指导标准》的学习有期待,但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培训工作中。接着,主持人引导成员对案例进行反思,帮助大家将《指导标准》和今天的学习研讨与自己的工作建立关联,并进一步理解标准应用和实施要点。
第三,协同实践,成果输出。这是本次工作坊的核心部分。共同体成员分组尝试设计数学教师能力诊断工具并分享展示,将《指导标准》与实际工作真正对接,大家合作实践,突出教师工作坊互动互帮的功能。本次实践有助于共同体成员回到工作岗位上独立探索。
最后,专家点评,反思总结。全体成员在专家的引领下集中反思与总结,深入挖掘工作坊的价值,提高基于标准的培训能力。专家与成员之间的深度互动和跟进指导,进一步促进思维的碰撞。
此次工作坊让参与者共同实践了基于指导标准引领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阅读、交流、观察、思考、设计、总结等实践活动打造共同体。在深入理解《指导标准》,促进理论学习转化的同时,产出了有价值的诊断工具,有效达成了本次专题工作坊预设的目标:深入体会如何理解和使用《指导标准》,促进数学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参与的教研员和培训者表示,此次工作坊使自己有了标准的意识,强化了应用标准的意愿,对后期自身基于标准开展数学学科教师研修活动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
编辑 _ 于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