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侯立英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中华魂、民族根,是中国人生活情感和愿望的共同表达。学校通过创编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构建节日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体系、设计传统节日文化学习策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承民族节日情怀。
多学科融合,创编节日文化系列校本课程
充分挖掘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各学科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和年级界限,实施三级课程重组,创编“荷文化下的节日”系列校本课程。学校依据“荷美教育”的育人目标来构建节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面,梳理出涉及音乐、美术、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数学、英语、体育等国家级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地方性课程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融合和拓展。例如,美术学科中的“简挂笺、剪窗花”就与数学学科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有机整合。确定节日课程的五大主题版块,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一个版块均涉及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学校的节日文化课程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构建节日文化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主題研究性学习。各学科教师结合主题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节日文化进行再研究。例如,五、六年级“传统节日大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包括“寒食节的由来”“春节为什么贴春联”“端午为什么要避毒”“各地的春节习俗”“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文化习俗的研究”“重阳节风俗演变的研究”“节日诗词赏析研究”。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真实体验了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和完善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各学科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各学科教学环节活动中进行渗透,既与语文学科的儿歌、故事、谈话等语言活动相结合,也与美术、音乐等教学背景相结合。例如,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将《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中的部分古诗和课本中的古诗编排成系列,让学生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节日传统文化。体育学科的游戏环节,设计了“蹴鞠”“抖空竹”“舞龙灯”“扭秧歌”等历史悠久的传统运动项目。
开展传统节日文化课堂知识竞赛。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分年级举办知识竞赛。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节、讲节日故事、清明节赛诗会、诗配画比赛、写春联比赛、节日优秀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竞赛、闹元宵猜灯谜竞赛。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竞赛活动中将民族感情融入心灵。
丰富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策略
在学科实践中传承节日文化情怀。学校通过节日课程手册介绍节日要点、习俗,并把学校的设计意图与目标告知学生与家长。例如,让家长利用假日带领学生参观、游览、访友、观看电视节目等,节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进行以节日为主题的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活动把学生对有关节日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其内在经验。又如中秋节亲子活动,学校请家长和学生共同聆听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品尝月饼、绿豆糕等。春节时,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创作春联,制作腊八蒜、腊八粥,猜灯谜,逛庙会,包汤圆等。总之,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体验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情怀。
创编、录制系列节日微课。学校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时,凡是学生能做的事都让学生做,让学生全程参与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微课堂进入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教师指导学生拍摄了传统节日系列微课,如实践体验类的《对春联》《踏青插柳放纸鸢》,讲故事类的《赏明月话中秋》,诗词吟诵类的《人共菊花醉重阳》《清明时节雨纷纷》,演示类的《京味兔爷》《一起划龙舟》,游学交流类的《多姿多彩的端午》等。一个个节日微课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扩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之,学校在课程中引入、突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体成长、教师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