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

时间:2024-05-07

罗洁

我国界定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这种界定凸显两个特色:其一,强调“基础性”——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成“人”的教育,是养成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其二,强调“能动性”——基础教育不能满足于“低阶认知能力”,需要在“低阶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高阶认知能力”,亦即强调了未来取向的“能动的学力”。

“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学校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的信号,标志着我国学校的课程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是一个长期的、整体的目标,这对包括高中在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相对于现行的课程标准,我国基于核心素养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将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

现行课程标准重视学科自身结构,课程目标主要从学科角度设立,并且在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中也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较少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以及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

将学业质量标准纳入新课程标准之中。

现行课程标准中较少涉及学生在具体学科内容上的达成度,只是在“评价建议”部分有所涉及,对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没有明确、具体的评价要求。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增加学业质量标准,检验和衡量学生学习的程度和水平,以直接指导教学与评价工作。

操作实施的指导和建议将更加全面而具体。

现行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相对较笼统,缺乏对如何培养学生具体学科能力的相关建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结合学科内容特点以及该学科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用大量典型案例来说明在实施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

總之,聚焦核心素养的课程将体现以下特征:更为关注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更关注教学过程;更加关注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的一致;在关注单一学科教学的同时更关注跨学科的学习;在进行已知结论的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对未知的探索与创造;在重视共性要求的同时更重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教情学情制宜;在重视构建教学理论和应用教学新技术的同时更重视教学实践创新。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