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努力为国家现代化事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时间:2024-05-07

编者按:2015年,是我国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完成“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如何准确理解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教育督导提出的时代要求?如何全面开展教育现代化的督导与评估监测,保障教育现代化各项政策有效落实?

围绕上述问题,6月3日,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办的“北京2015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有关教育专家和一些教育行政、教育督导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他们的发言,对今后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切实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加强教育督导专业化建设,努力提升教育督导专业化水平,全面完成好教育督导改革的各项任务,具有指导性意义。为此,本刊继续刊登会议上的精彩发言。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抓住并着力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督导等方面进一步革新和完善,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新的突破。”何谓重点领域,何谓关键环节?如何突破关键环节?请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的阐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督导是根据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监督、指导、评估和反馈,旨在加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教育督导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制度性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依然不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崇高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教育现代化理论研究、标准应用研究和督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组织专家团队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按照“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原则设计了一整套指标体系。我认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抓住并着力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督导等方面进一步革新和完善,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新的突破。

着力破解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随着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上学难”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入学机会已不再是社会稀缺资源。与此同时,“上好学校难”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并由此引发了教育质量、教育公平、自主办学、学生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毋庸置疑,缓解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硬件条件的改善和软件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需要长期的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堆砌。从这个角度而言,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是学校建设进程中一条不可逾越的规律。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主要精力放在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树立与现代化发展进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表明,任何教育观念的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对传统进行价值反思和对现实进行辩证审视基础上的适时调整和应对。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国情校情,将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我认为,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将是体现“有教无类”理念的公平的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在学习型社会框架下随时、随地、随意地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将是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多样化的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彰显个性和特长;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将是体现“人尽其才”理念的高质量的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在学习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实现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我们面临着三个重大现实问题和时代任务:第一,如何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第三,如何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推进教育国际化。为此,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式正在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将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先导,树立先进的教育观、科学的发展观、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才观、多样化的质量观和现代的教学观,并将其贯穿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

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

优化结构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区域布局结构、层次类型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等等。比如,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社会职业、就业市场和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急剧变化,对人才提出了多方位、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创新型学术型人才,也需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也需要具有高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因此,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认真研究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培养方案。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抓好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高等学校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当前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中央与地方教育事权、财权关系还需进一步调整,学校办学主体的地位还需进一步落实,一些地区和学校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何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监督和制约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引导要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制度建设内涵,在领导、决策、管理和监测等诸多制度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全局性、前瞻性的制度安排和治理体系设计,构建符合国家要求、适应地方需要、回应百姓诉求的体制机制。要逐步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绩效评估体系,重点针对履行职责、行政效率、行政效益、行政成本等开展评估;要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要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健全多元化评价标准,采用现代化评价方法和技术,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独立性,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努力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

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利益诉求呈多元价值取向,教育决策的复杂性增大,改革举措实施和创新探索的难度增加,改革的系统性不断增强。首先,对某一层次或类型教育的内部改革而言,单项改革往往难以深化和实质性推进,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和系统改革;其次,教育体系内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一项教育发展政策或改革举措的出台,往往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相关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第三,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教育改革和发展往往受到教育外部制度、政策和舆论环境的制约,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举措的实施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自身的范畴,迫切需要教育领域内部和教育领域外部协同改革。

我们要把握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新趋势,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聚各方共识,优化社会环境,形成发展合力;要加强政策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服务学校水平;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协调机制,探索协同创新,释放发展活力,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撑。而我以为,上述观点,也应是做好教育督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