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好德育工作要有开放的视野

时间:2024-05-07

新灵

可以说,如今的学校德育工作处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开放更成为北京诸多领域工作的一个关键词。因此,研究和探索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下,如何用开放的视角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为中小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德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重要课题。

笔者以为,当前做好德育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要以开放的视野来思考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需求、特点,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脉搏;要以开放的视野来探索解决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以开放的视野来大力推动德育工作机制、制度、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

首先,开放的视野意味着德育要及时吸纳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德育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德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当然还与其他一些学科相关。这些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因此,积极吸收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及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必然对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心理科学的发展对德育规律的认识和德育工作的实践影响是很大的,历史上,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发展对我们认识道德的本质和德育的规律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生态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和科研成果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德育工作的特点和把握德育工作的规律。因此,做好德育工作决不能仅仅关注德育,不关注教学;不能仅仅关注教育内部,还需要关注其他领域的发展,并大胆吸纳各学科的最新成果。一个德育工作者,越是具有宽阔的学科视野,越是能够广泛吸纳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就越是能够把握德育的规律和方向。

其次,开放的视野意味着德育要重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要扩展德育研究的视野,重视吸收国内外儿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面对信息化日益发展和不断扩大开放的社会环境,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国内、国际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广泛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优秀经验,共同做好对下一代的教育,以开放的姿态、多元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来探讨和研究世界范围共同关注的青少年学生教育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德育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有许多敏感的话题,开展国际性的交流容易有争议和歧见。确实,这种顾虑的存在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交流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在于,在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面临着许多相同的研究课题,如可持续发展问题、青少年犯罪等,需要各国携手努力、共同面对。可能性在于,选择一些具有共通性的普遍性问题,绕开可能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可以有广泛交流研讨的空间,如奥运背景下的青少年教育,如学生责任感、诚信、尊重等品质的培养,以及合格公民的培养,等等。

再次,开放的视野意味着德育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时代新的传播手段。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历史短暂,但是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是难以忽略的,甚至是具有革命性的。因此,以往的育人模式,如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英雄人物的榜样引领、教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自觉式的自省内省等,已经不能完全起作用了。教育工作者再努力,师德再高尚,也难以抵挡住网络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德育必须充分关注网络、把握网络、运用网络,发挥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在信息社会,如何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构建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网络家园;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建设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变化,另一方面,要把握信息化背景下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规律、教育的规律,遵循并用好这些规律。

总之,开放的视野需要我们不能只是低头拉车,还需要抬头看路。只有宽视野,才会有新思路。

编辑  江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