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处处有资源 无处不教育

时间:2024-05-07

安丽萍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历史课程对历史教育价值本位的认识,既不是传统的“知识主义”,也不是目前流行的“能力主义”。新的历史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三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对立,而是统一融合在一起,而最终的落脚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育人工程,我们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看到效果,它需要我们的精心、耐心与恒心,认真对待每节课,每天渗透一点点,让学生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养。

“我就选您了!”

2011年11月,为了配合我区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我们学校特意举办了一次见面会。与会成员主要是本校高三年级的学生和今年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还有我校所在选区的人大代表候选人,其中包括我在内。这次活动的安排有一个特殊意义,因为我校高三学生中有20位年满18周岁,这就意味着他们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又恰逢在他们毕业之前,我国地方人大换届选举,学校想借此机会,让他们见证并亲身感受我国这一重大的政治活动。同时,我校也利用投票选举之际,为他们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成人仪式。

见面会上,学生和老师们热情高涨,就他们关心的问题不断向代表提问。其中,有一位学生问道:“请问一定是党员才能当选代表吗?”我回答说:“我无官无职,无党无派,我是上一届的代表,同时又是新一届代表候选人……”还没等我说完,这个学生马上说:“安老师,那我就选您了!”引起教室里笑声掌声一片。

这个学生的回答很有代表性,伴随而来的笑声和掌声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一方面说明他们对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很了解,对人大代表的选举产生、主要职能、工作方式也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同学们的态度本身也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并不全面,造成思想上的偏颇,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

按理说,这段历史我们在高一第一学期就学习过了,高二政治课也讲过了,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知识盲区和思想上的认识误区?作为教师应该反思。

第二天,选举工作正式开始,在投票之前,学校先为年满18周岁的学生举行了成人典礼。我以人大代表,同时又是历史老师的身份,在典礼上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话,其中特别介绍了我国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特点及其运作方式,并通过现身说法,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比如,在人在代表建议下,学校大门前安装了路灯,改善了排水设施,增建了停车场,学校对面的人民渠加装了安全护栏,等等,使学生对人大代表的工作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进一步的了解。

从“俄罗斯大选引发美俄之间的口水战”说起

就俄罗斯大选结果,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外长会议上,要求对俄罗斯举行的议会选举进行调查,因为有大量选举舞弊报道。她称此次选举既不公平也不自由。这一度成为西方国家媒体的“主流话题”。

俄罗斯外交部则诟病美国的选举,“各个层面选举时,选民投票率都很低”,“美国执政官员应当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设法改善”。

彼得罗斯基表示:“俄罗斯民主化道路漫长,需要进一步努力,这是一个渐进过程。民主必须根据国情来实施,不能将国外的民主理念强加在俄罗斯身上。”

这段新闻发生在2011年底,这一年正值欧美国家的大选之年。对于美俄之间如此罕见的相互抨击,有外媒称,一场新的冷战似乎正在重现。

针对这则新闻,我引导学生思考:

1.美俄之间的这场口水战,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2.美俄媒体争端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冷战?

3.我们如何来看待不同国家的民主政治?

以上这两个案例,实际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立足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就是要确立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懂得,每个民族都有其存在、发展的合法性、合理性,世界各民族应该是平等的,作为人类的一份子,都为创造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时代不同、国情不同,政治制度的选择必然不同,人类政治文明的模式是多元的,文明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程度之别,在学习中应该帮助学生用开放的、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用尊重、包容、接纳、学习、交流的态度对待彼此。我想这才是教学中要渗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

金隅夺冠啦

2012年3月30日,北京金隅挑落七冠王广东东莞银行,首捧CBA冠军鼎。那一晚,对北京球迷来说,是一个欢笑与泪水交织的不眠之夜。

我不是球迷,连假球迷都不算,记得那天晚自习后回到家里已经九点了,正赶上儿子在看球,并激动地要我与他同看。我因为第二天一早还有课,手里的作业还没处理完,就敷衍着说:“明天要讲卷子,我今晚得判出来,你看球我听球,不耽误。”儿子狠狠甩出一句:“哼!在自己家门口打球都不看,除非不是北京人。”看儿子这么激动,我只好放下手里的工作,“被”看球。说实话,正赶上双方争夺冠军最惊心动魄的时刻,由不得我不跟着“血喷”。最后北京夺冠,举行颁奖仪式时,儿子又适时地给我补习有关篮球的基本常识以及老马的传奇经历,我也听得津津有味。第二天一早就是高三文科班的连堂大课。我走进教室,漫不经心地问:“昨儿回去看球了吗?”全班先愣了一会,但马上就像注了鸡血一般狂呼起来,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与这场球有关的话题盛满了整个教室。待大家稍平静些,我现学现卖,开始谈起了马布里。尽管很多学生都知道,但还是很乐意听。突然我话锋一转,问了一个问题:“昨晚在颁奖时,冠军奖杯是个鼎,球场解说员说:‘老马高举冠军鼎,成就了他的一个梦想,但他未必知道这个鼎的含义。咱们在座的各位,都知道这个鼎的含义吗?”学生到这时才如梦方醒,不过还是饶有兴趣地议论着。

鼎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带着大家一起回顾并补充了有关鼎文化的历史知识。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如为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我接着又追问第二个问题:“在最后一场比赛,北京球迷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外援马布里还表示愿意成为中国人。对此,你能否用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做一解读?”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我最后总结道:“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在广纳海川的同时,北京同样为自己赢得机遇和未来。”

由一场看似与历史课无关的球赛,却牵引出一串问题,并适时迁移到历史知识的拓展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整个过程看似无心却是有意,将学生的兴趣与历史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与感悟中受到教育。这样的教育不着痕迹,但教育效果自然天成。

历史教师是新课程的自主建构者和主动实施者,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体认和感悟。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选择上,我们同样“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在倡导课堂教学真实、有效、自然的原则下,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他们能够把已有的知识与他们能够感受到的现实联系起来,在体验、感悟中提升认识。

我认为,有智慧的历史教育一定是既根植于思想又关怀现实,既追求本真又启迪人生。只有教师保持敏睿的头脑,敏感的心灵,敏捷的双眼,才能将身边的大事小情巧妙而又及时地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注:本文为“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论文)

编辑  江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