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凤伟++刘颖
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正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奠基阶段,对于人的发展影响深远,必须将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课程改革对于学校而言,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形式到实质的探寻。教师的教学理念从关注自身教学转移到学生学习,即从“如何教”转化为“如何学”,从“教什么”转化为“学什么”。但现实问题不可回避,比较突出的矛盾就是班级授课制下,现有教学方式与学生个性需求匹配程度不高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真正全面了解学生,发现和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我们认为,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规划与引导至关重要,且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
基本学习能力的构成
当前学习能力的界定没有统一。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计划能力、选择能力、监控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听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发现,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先易后难,传统教学在培养学生记忆力方面积累了较系统的经验,思维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要突破的难点。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制约着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一些非智力因素,也应有机融入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校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小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界定为:在学习优势理论视域下,教师依托相关的知识、技能、策略,借助学科教学这个主阵地,立足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表达能力、信息能力、操作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合作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这六种能力,我们称之为基本学习能力。
基本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基于具体的问题情境,调动已有的经验,经过识别理解、转译构造、组织表达,按照自我思考的方法、方式呈现出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表明观点结论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管理信息的能力。
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而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对象,进行计划、检查、评价、调节的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在面对具体情境或问题,在动脑、动手、策划、设计、制作等具体活动中,获得问题解决、结果呈现的能力。
合作交往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意愿,把信息传递给同伴或团队,达成新思考并组建问题解决共同体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面对问题,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预设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方法的选择、过程的表达、结果的确认和修订的能力。
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基本学习能力?我们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进行问题研究:作为个体的学生具备哪种(或几种)学习优势?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和个案研究中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研究重点基于学习优势理论,探索培养小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策略。下面,我们以表达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为例,简述我们是如何培养学生这两种基本学习能力的。
1.发现表达特点,创设表达机会,立足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根据概念界定,我们发现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都能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集中展现。学生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显现出各自的优势。那么,为学生创设多样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升优势、弥补弱势的契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预设学生表达的时空,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关注表达特点不同的学生,要留有口头表达的机会,更要有书面和操作表达的契机。
第二,课中落实表达的教学环节,给学生多样表达的机会。像数学学科在图形与几何、探索规律等内容的学习中,多预设操作表达的机会;语文学科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情境进行口头和写作相结合的表达;音乐学科可以给学生创设肢体表达的机会;美术学科可让学生在想象中用多种方式呈现头脑中的创意。
第三,课后的延续表达,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反馈单、单元知识个性化梳理、主题或自定专题的研究性作业,等等。这些作业都给学生预留一段时间,完成的过程中随时加入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说明教师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具体到数学表达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和工具,它包括口头表达、操作表达和书面表达。往往我们比较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和培养,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弱,那么,操作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画图相比较口头表达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它能具体地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也是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实践中,教师已初步总结图画表达的三种教学方法。
方法一:画自己喜欢的、自己理解的图,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只强调线段图,不鼓励学生自己去画图,认为学生画的图比较“初级”,不如线段图“简洁、概括”。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借助已有的经验,画什么图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选择权应该交给他们。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图示来表达他们的思维状态,不强求规范,而是要把最真实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方法二: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规范地表达。
关注画“美丽图画”的学生。学生不是都会用图来表达,需要教师的训练和培养。最初,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画“美丽图画”上,不能表达数学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引导,逐渐帮助学生去掉图中非本质的东西,慢慢学会画出“数学味道”的图。从直观到抽象,在其中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学生就是在这一点点的变化中逐步提升的。
方法三: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
尝试让低年级学生通过画图来进行知识整理,这是中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的事情。在实践中,教师发现只要给学生创造机会,他们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的回馈。低年级学生通过画知识树、连环画、枝形图(近似于思维导图),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网,促进思维发展,呈现多样的数学表达,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特色课程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学校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特色化的发展。在一次课程准备中,轮到一个相对淘气的班到国家博物馆上课。由于班内有几个一贯不太遵守纪律、缺乏自我监控能力的学生,对于他们能否在“不可控的国博课堂”里学习,教师表示担心。可是,当这些学生进入到具体的学习中时,却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专注。
对于此案例,教师反思到,博物馆课程的教与学,与传统课堂有着较大差异,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其自我监控能力的空间。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严加监督,这反而导致了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退化,习惯于依赖教师、依赖课本、依赖权威,从而阻碍了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国博课程中,教学不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共同探究,特别是在展厅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也从施教者转变为学习者,这种地位的平等和角色的转换打破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界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另外,根据学习动机的指向不同,我们可以把学习动机划分为外部学习动机(为应付家长或教师的检查和考试而进行学习)和内部学习动机(对所学内容真正感兴趣,为掌握知识与技能而进行学习)。在国博课程里,学生在内部学习动机(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更乐于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促进了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他控状态,根本没有机会进行自我监控,那么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在国博课程里,学生面对丰富的展品,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则必须进行小组合作,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解,完成学习单,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或者动手操作。可以说,这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自己规划学习进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今后,我们会继续从学科教学出发,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优势分析,及“小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结构框架”,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质量分析,积累培养学生六种基本学习能力的案例及分析,归纳影响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总结实施方法,持续探索和提炼培养小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策略。
(注:本文为北京市名师工程专题研究成果)
编辑 王宇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