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马迪
现代都市人常常抱怨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但其实,想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并不是什么难事,至少比“证明你妈是你妈”要容易得多。
如何证明你是你?当人们生活在小部落里,互相认识自然无需再做什么证明,但随着人口增长和流动性增大,身份的认定就越来越重要了。签名、印章等手段虽然已经流行了数百年,但因为仿冒、伪造产生的乱子着实不少,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
要想验明正身,还是个人的生物特征最靠谱:随身携带、不易丢失、与众不同、终生不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在文书上按手印,可以记录身份、以防抵赖。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发现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征远远不止指纹一项,生物识别的方式因此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确。
作为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指纹识别在企业考勤和智能小区门禁系统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但触控技术的崛起,让它席卷全球。iPhone 5s并不是第一部使用指纹传感器的手机,却无疑是最早受到关注的。随着更多厂商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指纹识别元素,未来,不断滑动手指的“低头族”将成为指纹识别的最主要用户。
指纹识别技术,其实是一系列技术的综合名词,包括采集手指指纹图像、处理、特征提取和比对等一系列的过程。主流的指纹识别产品包括光学识别(如打卡机)和电容识别(如iPhone 5s)。电容识别需要实体的触控按键,苹果的HOME键就是个典型。据分析,iPhone 5s的指纹传感器成本仅为7美元,整体指纹系统成本也不会超过15美元,对于商务应用来说成本压力不大。尤其在普通消费者已经培养起指纹识别的习惯之后,指纹识别更是不能逆转的大潮。
5s发布后,很快就有黑客声称能使用伪造指纹解锁手机。没错,指纹虽然使用方便,但确实是一种很容易被窃取和复制的生物特征,而且稳定性较差,脱皮、老茧、干湿状态都会影响使用。
最近,美国高通公司发布了一款新的指纹识别传感器,使用超声波技术验证用户3D指纹,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这项技术可以穿透表皮层,探测指纹的三维细节,难以仿制且不受手指洁净程度的影响。由于超声波也能穿透玻璃、塑料等材料,这就意味着可以透过手机屏幕和外壳来检测用户指纹,不必单独设置触摸键,因此是未来指纹识别集成化发展的一种解决方案。
手上不止有指纹,还有血管。医学研究发现,当用近红外线照射手指时,静脉中流动的血红蛋白会吸收进红外线,形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血管影像。指静脉识别技术因此诞生,由于不是表皮特征,除非是复制一根活体手指,否则根本无法伪造。在当今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指静脉技术是安全级别及技术指标最高的,使用习惯和指纹类似,安全、高效、方便,也可能成为未来身份识别的趋势。
“靠脸”吃饭的时代也来了。不久前,马云在德国汉诺威电子通信展上演示“刷脸”支付,这项名为“Smile to Pay”的技术吸引了很多网友的目光。小伙伴们纷纷脑洞大开:“如果整容成马云,是不是以后就可以无限刷?”玩笑之余,最大的质疑声是:“刷脸识别准确么?”
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计算机其实比人眼看得更准。有研究称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15%,而肉眼识别的准确率仅为97.52%。马云力推的“Smile to Pay”,采用的是更先进的“交互式指令+连续性判定+3D判定”技术,在识别过程中用户可以完成指定动作如眨眼等,以便计算机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除了整张脸,五官也可以独挑大梁。前不久,雅虎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新的加密和解锁方式,可以辅助大屏手机的电容屏幕来完成更多种类的生物识别加密任务。用户不仅可以录入自己的指纹、掌纹,甚至还可以使用耳朵来解锁手机!也就是说,你的电话只能用你的耳朵来接,妈妈再也不能随便替我接电话了,是不是很神奇?
还有更神奇的。2015年3月,日本富士通推出了一款概念手机,用户眨眨眼便能解锁。富士通解释称,人眼的虹膜比指纹更加复杂,因此手机解锁采用虹膜识别比指纹识别更加安全。只需事先用专用App拍摄眼球,将眼部虹膜图案登录到终端上,从此便可安全使用。一旦注册成功,用户把手机放在脸前大概20厘米的距离便可将其唤醒。如果这种虹膜图案识别技术用于在线支付,想必也是极好的。
种种奇妙的技术各有利弊,最可行的趋势就是汇集到一起,形成多生物特征解决方案。这样就能使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更安全,使用人造物或模仿品来同时骗过多重生物识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个人在某项特征不便时亦可灵活调换。
“身体密码”将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模式,它不会丢失,不会遗忘,独一无二,无可取代,好好利用它,生活将变得轻松自在。在未来,钥匙、密码或许将失去存在的必要;只要一个眼神,家门就为你打开;去银行存取款不需要银行卡,自然也不必担心银行卡被盗;网上购物,只要看一下摄像头,就能支付和收款我的身体为我作证,我就是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