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亚投行”引发全球辩论的启示
“一带一路”是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倡议。它涉及到65个国家、44亿人,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主席提出的三个“共”,即“共商、共建、共享”就是合作共赢的具体体现。
吴建民
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中国驻荷兰大使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
中国驻法国大使
国际展览局主席
外交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现任外交学院教授
欧亚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2015年年初以来,国际上发生许多大事:乌克兰危机、伊朗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美国与古巴关系走向和解、围绕亚投行的全球辩论等。我以为,亚投行一事不可小视,影响深远。
亚投行最早是2013年10月2日***主席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会见印尼总统苏希诺时提出来的。10月10日,李克强在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亚投行的倡议,得到了东盟方面的积极响应。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备忘录,决定要成为创始成员国的国家必须在3月31日前申请加入。21国全是亚洲国家,没有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参加。
但是到了2015年3月12日,英国率先提出要求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德国、法国等一大批欧洲国家纷纷效仿,紧随其后。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现已达57个,涵盖了除美国、日本、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亚投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全球大辩论。这场大辩论至少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冷战期间东西方对峙,认为双方都是铁板一块的思想盛行。其实天下没有铁板一块那种事。西方不是铁板一块,这一点毛主席早就看到了,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立了外交关系,证明这个理论是站得住脚的。其实,西方不是铁板一块,东方也不是铁板一块。中苏分道扬镳、当时苏联领导的“大家庭”矛盾重重,就是明证。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加快了向多极化的过渡,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更不是铁板一块了。但是,在冷战时期形成的铁板一块的思想,仍然有很强大的惯性,好像天下就只有两种颜色,非黑即白,这本身是形而上学的。然而,这种形而上学的惯性思维仍然在影响着一些人对世界的看法。
英国加入亚投行后,引发了美英之间的一场公开对骂。美国指责英国“背叛”、“绥靖”。这两顶帽子可真不小,一讲到“绥靖”,人们就想到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的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在慕尼黑达成的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议。英法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顶大帽子好像是说今天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就是当年的张伯伦;中国就是当年的德国。英国毫不示弱,反唇相讥,指出这根本不是什么“背叛”,强调亚投行会促进亚洲的经济增长,亚洲的经济增长全世界都需要,对经济增长“绥靖”有什么不好?英美之间有着特殊关系,英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双方之间爆发如此尖锐的对骂实属罕见。
美国国内对亚投行的意见也不是铁板一块,主张美国加入亚投行的大有人在。
日本国内围绕是否加入亚投行的问题正在展开一场辩论。日本政府的立场未定,但是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公开对媒体表示,主张日本加入亚投行。一个大使在本国政府尚未表态之前,就对媒体表示自己的立场,这是不多见的。
意味深长的是,我的一些美国和日本的朋友私下告诉我一个有趣的事实:20世纪60年代初,当年日本提出要建立亚洲开发银行时,美国的第一反应也是强烈反对。看来美国是把国际金融看做是自己垄断的势力范围,不允许别人插足。
1990年前后,西方对中国实行制裁,停止了与中国高层来往。有些人对形势看得很悲观,但是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指出:
“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像一盏明灯,引导我们对西方世界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发现根本不是铁板一块。在中央的领导下,不仅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制裁,而且迎来了中国外交的黄金时期。
今天中国的处境大为改善了。有些人还把形势看得非常严峻,以为西方是铁板一块,我们陷入西方的重重包围之中,大难即将临头,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摆脱了形而上学的铁板一块,我们的思路就会开阔得多。我们就会看到,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大有文章。
近些年来,国内谈软实力谈得很多。在我看来,软实力绝对不是卡拉OK、自娱自乐。你提出一个点子,世界上多数人摇头,这不是软实力。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化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的软实力,就在于能提出得到世界多数人喜欢、支持、赞同的好点子。亚投行就是这样的好点子。
亚投行这个点子为什么好?好就好在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一个国家的利益绝对不是道义的制高点,亚洲的共同利益、人类的利益才是道义的制高点。
过去几十年,亚洲特别是东亚的经济表现全球瞩目,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东亚的增长率大约为全球平均增长率的一倍以上,亚洲的经济增长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但是东亚也有自己的软肋,这就是基础设施不足。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今后5年亚洲的基础设施需求大约为8万亿美元,而现存的国际金融机构,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根本无法满足这个需求。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就是为了适应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亚洲基础设施改善了,就会为亚洲的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中国的点子使亚洲受益、全世界受益,我们就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亚投行从最初提出到现在,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在筹建过程中就如此成功,生动地说明了占领道义制高点的重要性。
中国国家主席***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在多次有关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讲话中,十分强调合作共赢。他与奥巴马总统所达成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中就有合作共赢。他还倡导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今天的世界是由旧世界演变过来的,旧世界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战场上是你死我活、不可能共赢;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也不可能共赢。只有时代主题变化了之后,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之后,才可能有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的对立面是零和博弈。我们千万不能低估零和博弈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零和博弈的思维不仅在冷战时期有,大概在冷战之前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游戏规则就是零和博弈。什么是零和博弈?那就是我胜你败、我赢你输、我得你失。请大家想一想,人类过去几千年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零和博弈存在了几千年了,形成了强大的惯性。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惯性之中。惯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合作共赢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因其是一个新事物,就会有很多人对其持怀疑的眼光。特别是中国人做什么事情,提出什么倡议,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喜欢、怀疑、担心甚至害怕。然而你喜不喜欢是一回事,中国人提出主张的实质又是另外一回事。为什么亚投行这个思想提出来不久,就能够得到那么多国家的支持和赞同?因为大家看清楚了,亚投行所要追求的目标,绝不是中国单赢,而是合作共赢。决定一个国家政策的,是这个国家的利益。参加亚投行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想拦也拦不住。
“一带一路”是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倡议。它涉及到了65个国家、44亿人,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主席提出的三个“共”,即“共商、共建、共享”就是合作共赢的具体体现。
勿庸讳言,世界上还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虑、担心、甚至恐惧。如何消除他们的疑虑,关键还是要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不仅是口头上这么说,更要在行动上去做。要让世界看到,“一带一路”的构想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合作共赢;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从中真正得到好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那样,人们的各种疑虑、担心、恐惧就会逐渐得到克服,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