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光连 黄磊
摘 要:本文结合***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等文献中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三导向”即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牢固青年一代的精神命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三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工程。当前,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的新时代接班人。本文结合《***谈治国理政》、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文献,坚持问题意识导向,尝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三导向”的育人模式。
一、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1]。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2]。
坚持核心价值观,最根本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新时代的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总书记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3]。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经验教训,苏联的解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抢占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战略部署。“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扩大思政教育主体的范围、增强内容的感受力,以最大程度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化”[4]。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让青年学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来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去,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二、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牢固青年一代的精神命脉
***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6]。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7]。
对中华文明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加以普及性介绍,应当是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学科教学与科研单位应当承担的责任[8]。而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和传统文化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在“基础”课教学中,可采用经典阅读、专题探讨等方法。由于篇幅所限,下面将集中举例探讨引用经典文本如何和教学知识点的融合。
(1)核心概念,经典诠释。以经典的知识体系来诠释、探究“基础”课里面的核心概念。在“基础”课第五章的道德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就是“什么是道德”?对于此问题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道德的基本内涵;二是道德何以必须?关于道德的基本内涵,首先联系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以及孟子的“道若大路然”来引申道为人类社会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对于“德”,可以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德者,得也。内得于心,外得于人”,说明德—得相通的道理,通过列举宋明理学的“一理万理”以及禅宗的“水中映月”说明德与伦的关系。
(2)基本原理,经典引证。对于“基础”课中学生所知的基本原理,以经典作为辅助材料给予证实或诠释。譬如精神是一个熟知的概念,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是真知。黑格尔讲精神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也充满着精神的内核。我们可以从《易经》的“自强不息”、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荀子的“公义胜私欲”等梳理出中华民族重精神的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神之源。
***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基础”课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中國古代文献的脉络,更是在文化的熏陶中成长、成人、成才。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人天生禀赋不同,学生对传统经典的理解程度也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教师在经典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要符合学生实际,通过解读经典关注学生内心境界的涵养,关注对人生德性的理解和心性的磨炼,通过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理解,使其明白在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及应实现的社会价值。
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危害,对青年一代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形成产生严重的冲击。
如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学习和维护党的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2013年1月,***总书记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深刻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9]。现代的大学生都是2000年左右出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不太了解,高校已经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者争夺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将担负培育青年学子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历史重任。
(1)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进行英雄史观的教育。***总书记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10]。但是,部分“90后”和2000年左右出生的青少年由于缺少传统的家国情怀,故而对革命英雄主义的行为产生怀疑;同时,部分思政课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过于重视说教,缺少情感关怀,使他们对我们的国家、民族缺少情感认同,造成了正确历史观的缺失。
如何消除部分青年学子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偏见?思政课教师应结合所教内容对青年学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诸如電影、视频、演讲、辩论等加深同学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原历史事实的真相,培养青年学子的“史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怀着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青年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2)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厘清某些学理上的误区,培养青年学子“四个自信”意识。理论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对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对这些错误思潮一一进行驳斥。要教育学生诚信对待历史、诚信对待历史人物、诚信对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培养学生的历史“诚德”。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史实出发进行分析、驳斥。要讲清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讲清楚我国近现代发展中一次又一次向西方学习,但为什么还是避免不了落后挨打;讲清楚对西方制度、文化失望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何通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逐渐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改革开放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总之,只要我们能从理论上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如何由弱变强的历史,就能够帮助青年学子奠定“四个自信”的基础。同时,及时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位一体”等内容贯彻到教学中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筑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钢铁长城,青年学子就能够辨析善恶、美丑,从而走上一条与历史虚无主义彻底决裂、紧跟中国共产党奋力开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89.
[2]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89.
[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4] 姚小玲,李悦池.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化转向中的教学话语调适[J].中国大学教学,2018(3):40-43.
[5]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0.
[6] ***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7]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1.
[8] 张岂之.文化自信与我国高等教育——兼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J].中国大学教学,2017(8):17-22.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
[10] ***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1.
[该文系2015江苏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荀子公正伦理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5ZXB006)的理论成果]
[责任编辑:周晓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