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化立德树人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时间:2024-05-07

连忠锋

2018年5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擦亮底色,突出政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理论灌输和灵魂塑造。***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大学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作为高校办学基础性工作第一点提出来,彰显了高校以政治兴学、以政治立身的重要性。

***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可以说,评价一所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最关键的核心指标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评价标准的“硬指标”,而不是“软指标”,不能说起来重要,执行起来“次要”,甚至“不要”;也要防止对贯彻“立德树人”有畏难情绪,认为不好操作,落实起来难,效果难以立竿见影,就应付了之,搞“表面工程”,更多地热衷于去抓显绩,围着社会上的各种“排行榜”转,而忽略“百年树人”。

因此,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目标,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心环节和根本标准,教育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转化为各学科的学理,转化为方法论,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话语体系,教给学生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方法基础。要坚决擦亮政治底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好,确保每门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每名教师都有育人的责任,每个教学活动都有育人的内涵。

二、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

***总书记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概括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做一名好老師的要求是: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求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为此,我们必须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教师准入管理制度,健全教师岗前培训、试讲、教学效果跟踪与评价等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励的首要依据,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做到师生协同。要构建制度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手都要抓好。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教师亲身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去,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与能力培养,广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师德楷模。高校应加强对外籍教师课堂授课的管理与引导,参与授课的外籍教师应认同并遵循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完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教学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师教学精力投入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有效激发教师教学的内生动力,鼓励教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形成全体教师“热爱教学、尽心教学、荣于教学”的氛围,给予教师职业成就感。

三、不忘初心,为所当为,坚持构建德才兼修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不足、尚未充分形成促进“思政+”课程以及一流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氛围;面对被称作“互联网原住民”的新一代大学生,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领域偏窄,教材更新速度偏慢,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些单调,尚未充分调动学与教双方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整体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还比较刚性,学生选择余地较小;学分太多、课程太多,学生自我塑造的主动性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倡导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研究性教学,增强时代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1.要做好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都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素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要牢牢把握教学、教材、教师三个关键和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个要素,注重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落实于课程全体系。

2.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要让学生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价值观引导。坚持高校第一使命是立德树人,第一教育是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一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一责任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协同作用。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尤其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动态,定期整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舆情动态,开展舆情研判工作,坚决杜绝错误的观点和言论进课堂。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督导制度、课堂听课制度,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并完善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制度。了解、分析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的指导地位。

4.要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育人。实践教学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坚定政治信念、认识发展大势、勇担时代责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实习实践、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形式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奉献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要加强教材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高校教材的编写出版管理机制,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党的先进理论、先进理念和先进成果纳入教案之中。加快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专業核心课程教材,推动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加强外文原版教材引进与使用的审核审批制度,明确责任划分,严把政治关、质量关。

6.要加强人才培养评价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内容方面,要重点评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情况。在教材方面,要重点评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审和选用情况,评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在方法创新方面,要重点评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情况,评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情况,评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工作情况[1]。在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各环节要求标准,注重课程教材、教法、教研的协同推进,深化课程和考试改革,积极培育优良考风、学风。

落实好***总书记在北京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聚焦全面强化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对现行政策和现有制度进行对照检查、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学习贯彻落实的目标任务,坚持在工作成效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大张旗鼓、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势做大;找准落实抓手,强化工作推动,把事做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用举措、管用方案,把工作做实,全面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全面系统谋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N].中国教育报,2017-01-13.

[责任编辑:周晓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