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时代化发展

时间:2024-04-24

高博

(长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 ,长春 13001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两次提到“人民战争”,指出要“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在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并总结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不同历史阶段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广泛发动群众、以群众为基础、以军队为骨干、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人民战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思想的中国化。***曾深刻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但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因此,深入理解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所蕴含的生成逻辑,科学阐释新时代人民战争内涵的拓展,准确把握人民战争思想时代化的要求和原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生成逻辑

虽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战争”概念的是恩格斯,但是真正将人民战争思想加以丰富、发展并运用到战争实践中去且取得伟大胜利的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其中,毛泽东个人在人民战争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散见于其经典著作之中,主要围绕“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和“靠何而战”而展开,分别对应着人民战争的目的、性质和主体。

(一)人民战争的目的——“为人民利益而战”

战争的发生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的参战方,而无论是哪一方,都必须弄清楚自己是“为谁而战”这一根本目的。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给出明确答案——“为人民利益而战”。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核心。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1004若离开为人民利益工作这一宗旨,人民战争也就失去其本真涵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事斗争伊始,毛泽东就把为人民服务自觉贯彻到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切活动之中。在他看来,人民群众的利益至高无上,革命队伍的每一次作战都必须以宣传、动员、组织、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为根本任务。否则,不仅丧失了作战的意义,也不会获得最终胜利。正如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时所强调的:或者是“人民的全面的战争”,或者是“压迫人民的片面的战争”,若是前者“就会胜利”,若是后者“就会失败”;而且“战争将是长期的”,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1]1038。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剥削、遭压迫的悲惨命运,中国社会发展迎来光辉前景。以人民为中心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刻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深处,也正因如此,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军队才能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战争到和平、由革命到建设,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二)人民战争的性质——“为正义而战”

战争按其性质可分为正义之战和非正义之战。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为了全人类发展和进步而进行的和平战争,属于正义之战,反之,则属于非正义之战。人民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决定了它是能够激发全民参与和支持的正义之战。关于“为何而战”这一涉及战争性质的问题,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给出的回答是——“为正义而战”。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灵魂。毛泽东认为:“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一切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2]174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主要战争,都诠释了“为正义而战”的真谛。从土地革命战争来看,起因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并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迫于当时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别无选择,只能奋起反抗,以革命的武装去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最终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土地革命战争10年间,无论是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还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会宁会师等,战争过程充分体现了“正义性”是战争的最高原则——“正义必胜”。历史已证明,土地革命战争为之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以及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的抗日战争,起因是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完全侵占中国东北,此后不断制造事端,在1937年又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全民族抗战高潮到来。抗日战争经过了局部抗战、全面抗战两大历史阶段,最终以日本战败而结束,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这是一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之战。正如***曾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基本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同样是中国人民为正义而战的又一次伟大胜利。为正义而战的人民战争是战无不胜的,这也诠释了“正义必胜”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

(三)人民战争的主体——“兵民乃胜利之本”

人民战争既然是为“人民利益而战”“为正义而战”,那么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明确人民战争所要依靠的主要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面对人民战争的胜利之根本这一问题,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给出的答案是——“兵民乃胜利之本”。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精华。靠兵民结合作战贯穿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依托根据地,实行党政军民一齐军事化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实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解放战争时期,采取战场上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正面战场的军事斗争与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政治斗争相配合等政策。由此可见,在任何时期,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始终都是人民军队,而人民军队的依靠力量和动力源泉始终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历史一再证明:“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1074,“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136。因此,靠兵民结合而战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优势。对此,加拿大前国防部防务分析专家斯隆在《Modern Military Strategy:An Introduction 》中指出:“毛泽东对革命战争的本质认识不同于正规战争,其区别在于是否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3]军队是战争的骨干力量,兵民结合则是战争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全力参与,要想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无异于天方夜谭。简言之,人民战争的真正威力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来源于兵民结合形成的整体力量优势。因此,要实现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

二、人民战争思想的时代化要求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让人民战争这一法宝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新时代进行的人民战争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不仅表现在人民战争内涵的新拓展,而且体现在对人民战争思想要求和原则的新发展。因此,我们要以***总书记关于人民战争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准确把握人民战争的时代化要求,科学确立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维。

(一)人民战争内涵的时代化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党领导人民战争所取得的丰富历史经验创新发展了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实践和时代价值,使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已不再局限于军事战争,而是更广泛地适用于非军事领域,如自然灾害、脱贫攻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腐败等多领域。新时代的人民战争已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一种凝聚民心、发挥人民群众力量的形象化表达。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人民战争的内涵得以丰富拓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战争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一系列战争,其目的是“打江山”,即推翻多重压迫、解除人民苦难,建立一个新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昂首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克服艰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中,人民战争的目的已从最初的“打江山”发展为今天的“守江山”。***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人民战争的目的就是“守江山”,为的是人民过上好日子。其源于人民战争“打江山”的初衷,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二是人民战争的领域。当今时代主题虽已不是战争与革命,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却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这也意味着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冲突早已不局限于军事领域战争,而是分散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社会治理、科研创新等各领域的明争暗斗。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战争的领域逐渐从传统安全领域延伸到没有硝烟的非传统安全领域,而不同形态的现代化战争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传统战争。三是人民战争的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战争形态不断演变。从近年来爆发的局部战争看,其主要形态已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升级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战争,如网络战、信息战、舆论战等,战争形式更加突出整体性和协调性,这对传统人民战争的组织和动员、战略和战术提出了新挑战。新时代人民战争势必更加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构建人民群众的“参战”渠道,助力打赢各领域的人民战争。

(二)人民战争思想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党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创新推动了人民战争思想的时代化,使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新的时代以新的方式展现出新的活力,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通过一场场的人民战争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发动人民,打赢了一场又一场人民战争。在党领导的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人民战争思想的内在要求在赓续传承中创新发展。一是在人民战争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且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政治、理论、制度和文化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之所以能够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治理效能并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人民战争中党之所以能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根本在于党是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能够运用所拥有的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汇聚磅礴伟力应对风险、挑战和冲击,不断化危为机、阔步前行。二是在人民战争凸显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人民属性。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人民战争更加凸显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在党的决策与人民意志相统一中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凝聚人民群众的整体力量,确立人民战争的战略思维,通过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运用,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战争的威力蕴藏并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民众既是政治力量的拥护者,也是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源泉,还是灵活机动运用战略战术的基础,更是决定战争结果的核心要素。正如***所说:“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三是在人民战争中展现世界一流军队的能力水平。党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因此,人民军队要全面贯彻***强军思想,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演进有科学判断,对现代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有精准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加快提升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确保“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为民族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三)人民战争思想时代化的原则把握

新时代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研究人民战争问题,把握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特征,科学回答取得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时代之问,为新时代发展人民战争思想时代化提供重要原则。一是强固党管武装的根本性地位。党管武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创造、发展的重要制度成果,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用“党指挥枪”对其进行形象概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鲜明指出:“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百余年来,党领导的人民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就是把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任何情况下都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新时代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必然要夯实党管武装的根基,确立其根本性地位。二是发扬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对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战争实践中所铸造的革命精神作出的时代化诠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勇于且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党的百余年光辉历程深刻表明,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挑战创造奇迹的精神密钥。正是坚持一以贯之的伟大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党领导人民才能开辟出伟大道路,建立伟大功业。伟大斗争锤炼和锻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坚韧意志、无畏勇气、无私精神、高尚品质。只有坚持并运用好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凝聚起军民团结奋斗、顽强斗争的决心和意志,才能应对时代挑战,在伟大斗争中赢得伟大胜利。三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这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战略原则的时代化发展。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规律性成果,实现了对传统人民战争的深化拓展和对未来人民战争的创新发展,重塑人民战争威力。“通过民为军所用、军为民所备,在全要素融合中有效整合战争资源,在多领域融合中常态做好战争准备,为新时代战争提供基础支撑。”[4]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实施,使战争制胜能力深植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打赢现代化和时代化的人民战争夯实日常备战基础和战时支撑力量。因此,其既是有效组织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基本前提,又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制胜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三、人民战争思想的当代启示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在党领导人民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关键阶段,深刻阐释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精神实质,对进一步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有效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挑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人民至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红线,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百年不变的初心使命。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战争的一个突出的基点,也是其独特之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应用于指导战争,彰显其战争思想的人民性。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要求“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1]45。也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始终深受人民爱戴、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制胜法宝,与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人民战争思想一脉相承。虽然世情国情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新时代所进行的人民战争中,战争的深厚伟力依然根植于人民之中,人民群众依然具有决定性地位,人民战争思想依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战胜任何重大风险和挑战的法宝。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不断得到人民的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百余年党史证明,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

(二)践行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之道——“追求正义”

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辉煌的成功道路上,追求正义始终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目标和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执政党,其领导地位的历史成因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维护正义,将其作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伟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取得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其原因可从多角度加以分析,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其代表正义、伸张正义、实现正义。进入新时代,***更加明确地强调和重申正义的重要性,他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正义”的时代解读,使我们在时代化视野下深化了对“正义之战”的认知。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通过所领导的国防动员、反腐败斗争、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公共卫生安全等多领域的人民战争,不断强化正义所表达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更加坚定我们要以压倒一切困难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去追求正义并进行伟大的人民战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三)保持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最大优势——“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其形成于党领导人民的百余年奋斗之中,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群众路线”在具体实践中,既可以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样也可以是军事概念。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136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兵民结合、靠兵民而战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真正优势,他明确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对此,***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中华传统兵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靠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的原则和制度,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形成了我军的特有优势。”[5]而这个特有优势的深厚根基,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深入挖掘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密切联系群众”的时代意义,继承、发扬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只有用心走好群众路线,才能在人民战争中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因此,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要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最大优势,实现从政治生活的密切联系群众到人民战争的“群众路线”,只有这样,各种形式的人民战争才会不断取得新胜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