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曾汉君
(南方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51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人学向度在于促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诉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也是提升人的能力素质的内在要求。因此可以说,人的现代化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
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知识结构、工作和生活方式由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变[1]11。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塑造。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2]。
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人类开辟幸福生活提供精神动力的目标任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观照过去、立足当下、审视未来,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由课堂主导向生活主导转换、被动接受向主动寻求拓展、显性灌输向隐性滴灌渗透,不断赋予人的“现代化”的内涵与要素,为实现人的现代化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与人的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和未来指向相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是人的现代化获得实质性推进的重要前提。人的现代化发展必然要经历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现代化蜕变,这种蜕变亟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帮助人们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推进人的现代化的“育人”使命,探寻人的精神世界的嬗变轨迹,通过建构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确保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蕴含应有的“应当性”“主体性”和“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提供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需要的精神支撑,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的培养和塑造。
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现代化既有理性进路的诠释,也有实践进路的确认。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内容的引领力和感召力不断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积蓄力量[2]。
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的现代化,其目的是要让人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为实现人的现代化聚合力量。“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种制度真实生命的广泛的现代化理论基础,如果执行和运行这些现代化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3]4对人的现代化的关注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何为现代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又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人的现代化,是以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和实践交往为基础,经过理论探讨凝练而成的抽象表达,是以人的自我生成性为内核,以人的社会性不断拓展为目标,在自我生成以及社会性不断丰富的实践中促使现代人生成的一种育人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就是通过清晰的理论界说,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使人具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助推人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现代化不懈追求的重要抓手。然而,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却是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思想引领凝聚社会共识,以实现人的现代化及其适应性。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和推进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首先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共同发展要求上。”[4]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推进人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明晰主客观条件对人的现代化产生的重要影响。满足人的现代化诉求、促进人的现代性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生命线”作用的内在要求。
人的现代化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推进人的现代化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的现代化,是关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难题。
从历史的视野来看,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然选择。人的存在和本质是由社会历史决定的。过去的人们创造了当下的历史,当下的人们也在创造未来的历史。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这就表明人们总是利用前人的成果作为新的起点,在前人的历史积淀中去创造新的历史。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呈现的是西方文明对本土文明的影响以及本土文明对之既排斥又吸纳的复杂图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不仅要完成本土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而且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英格尔斯指出,人的现代化是“个人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改变”[3]234。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都必须实现对以往时代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超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赓续接力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会接受一定传统文化的熏陶,每个人所形成的思维活动和生活方式,包括知识的获取都会刻上传统文化的烙印。所以说,传统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人的现代化进程。然而,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相当稳固的体系和深厚的积淀,乃至进入近代仍然长期处于保守落后、盲目摸索状态,缺乏广泛的思想启蒙及现代意识,社会改良一再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禁锢而贻误时机,致使中国迟迟未能踏上现代化之路[1]191。“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6]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人的现代化的矛盾,又要坚守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性自觉,摆脱传统文化某些消极惰性因素的浸染。思想政治教育在呼应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上,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当着提高人的现代化水平的“催化剂”。人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矛盾,促使我们从依赖走向自主、从守旧走向创新,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社会发展的变迁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演绎轨迹与生成逻辑。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促进了社会结构和各个社会活动领域的形成。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那种带有历史性跃迁的巨大的社会进步与社会转型,往往需要经过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变化才能完成。当然,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层面的变化上。
现代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更是历史叠加的必然结果。社会发展变迁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协同共进的必然结果。人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尺度和目标。社会现代化作为个体的现实环境,既向个体不断提出新的适应性要求,也为个体不断提供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保障条件,个体只有不断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学习借鉴适应社会环境中的新经验,才能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有所作为[1]190。但社会现代化作为整体与个体现代化之间也会存在矛盾。个体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比较而言,总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社会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内容和要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状况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提出新的要求,人的发展只能不断趋近、接近社会所提出的现代化目标,不可能在一切内容、一切要求上都能达到或超越社会所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因此,人的现代化实际水平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目标的矛盾,始终是个体同时也是整体在不断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进了人的现代化进程,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的紧迫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正视社会变迁对人的现代化带来的积极意义和现实困扰,将存在的困扰转化为人的发展机遇,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涵养人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意蕴。
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承担着消除社会偏见、凝聚社会共识、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历史使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实践主体。以“现代性”作为观念尺度和评判标准,才能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否符合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的现代化是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现代性体验,是人的不断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塑造的必然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彼此互推、同频共振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总是同步协调,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对立、失衡的一面。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特定区域,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虽然绝大多数人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同步性,但由于个人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接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的不同,综合素质高低不一,个体间的思维方式、行为观念存在差异性等,也会导致人的现代化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相协调的现象。况且,人的现代化发展也会面临人的需要的异化以及人的劳动异化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智能制造的冲击不仅会导致人的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改变,而且人的社会关系也会面临“内卷”“异化”的尴尬与焦虑。而物质的、科技的、政治的、道德的、知识的等各种要素,是现代人所必须拥有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和标志。忽视或缺失现代人所必须的要素,人就会陷入片面性和异化状态[1]194。人的发展的片面性,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的难度和复杂性。但是,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性需要与社会发展的外在性推动,则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内生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功能旨在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该由促进社会发展逐渐向引导人的全面发展转变……”[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内涵,为推进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人的现代化最本质的体现是精神领域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中的“人”具有层次性,这就决定了人的现代化水平有高有低,向人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也有快有慢,不同的人拥有程度不同的现代化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的思想观念、培育人的道德情操、丰富人的道德情感、提升人的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在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价值引领和巡航定向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多元文化的渗透,价值多元化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信念缺失、道德滑坡、精神迷茫等涉及人的精神层面的复杂问题是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思想观念危机亟需思想政治教育的调适和疏导,以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为人的现代化铸就精神之基、筑牢信仰之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触及社会发展的现实图景,正视和回应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纠正人们带有偏差的认知误区,以提升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水平。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对人的精神引领的价值作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人的现代化的精神支柱。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制度保障、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作用,为人的现代化发展培根铸魂。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时代新人的发展诉求,赋予时代新人以丰富的时代内涵,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丰富自己的研究视野,对时代新人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积极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导是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导层面满足人的现代化诉求。知识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导的重要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建构中,需要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智慧,将每一门学科对人学的不同阐释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过程中。同时,还要围绕学科发展、学术研究等,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正确处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各知识子系统的关系”[8]。换言之,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主导方面需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为主体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建立理论阐释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理论宣讲与个人认同相融通的内容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变“抽象的理论”为接地气、入人心的有趣的“理论故事”,这不仅需要把握好教育内容的可塑性与受教育者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张力,而且需要动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既不能刻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教育内容的择取与受教育者的理解能力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差距”。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导不仅要凸显内容本身意蕴的思想逻辑,而且要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包含的价值意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9]。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导要始终围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来构建和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主张,而且是影响个体成长最持久的精神力量。
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属性去论证,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去考量,推进人的现代化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具象的个体出发,通过将“有价值”的抽象理论转换为入脑入心的群众观念,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的时代化和生活化。随着现代分工的日益精细,社会发展对人的现代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每个现代社会的公民都应当具备开阔的视野。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人的现代化诉求从内容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导与人的现代化诉求的协同一致、彼此推进。
在育人实践活动中,肯定人的价值因素的“应当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的现代化的必然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征和内在要求。要通过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文本内容,以及甄选抽象理论与历史底蕴的叙事题材,使“元叙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叙述方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客观世界形成的形象具体的“微元叙事”思维方式。这种叙事思维方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审美符号,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仅需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不断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推进人的行为方式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其面向的是思想程度不一的社会群体。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成效的关键因素往往是社会群体中的少数人,他们有可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理应秉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处理好整体与部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以方式创新契合人的现代化发展。一要以显隐结合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提升育人效果。实践证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的两种重要手段。二要以主导主动增强双向互动。我们需要从方法层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联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现代个体能动性之间的积极互动,这是人的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条件。三要以虚实融合推动全域统合。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凸显“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又要用好“学习强国”等优质网络学习平台,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个性化的线下育人手段。通过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方式不断推进人的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科的育人特性、文化及时代的变迁视角解读人的现代化的现实问题,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拓展了人的现代化的新路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精神引领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定航器”的作用,通过价值主导为人的现代化进程夯实思想根基,通过文化铸魂为人的现代化进程保驾护航。现代人之魂,以文化之,以文铸之。唯有“育人”与“铸魂”相统一,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的转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