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样化质量观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时间:2024-05-07

王海涛 刘孔庆

摘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和创新,以形成有利于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独立学院作为一类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本科院校,在我国还处于规范发展和质量品牌创建的初期阶段。作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以下简称“青岛学院”),与重点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母体学校中国海洋大学,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质的区别,这就需要一方面要延伸母体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母体学校的错位培养和模式创新。青岛学院以2005年省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为基础,经过3年多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一、以多样化质量观为指导

青岛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质量观的深刻认识的,我们认为其核心特征是多样化。对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而言,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强调要从高等学校内部寻求驱动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其不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发展战略,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

二、明确办学定位,不断丰富教育理念体系

青岛学院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需要为办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从学院的办学定位来看,在功能上,强调创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学型高校:在培养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模式;在学科专业上,以外语、管理、计算机为基础,以机械、电子、信息、通信、土木、食品等工科专业为重点,逐步形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群和专业群;在培养目标上,定位在社會急需的多样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发展定位上,充分发挥“民、独、优”等体制优势,立足办好优质本科教育,把独立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品牌之一。为此,建院伊始,学院就确立了“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提高质量和开拓特色放在学院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在保证质量的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培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质本科教育品牌:学院提出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培养能直接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还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管理理念,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目标”的工作原则,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提出“11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多样化道路

在本科教育上,学院提出了“112人才培养模式”。所谓“112人才培养模式”,即对本科一年级新生,按大类(原则上是学科门类,有的是介于学科门类和二级类之间)进行通识教育,强调学生要学好基础课,特别是外语、计算机,增强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对二年级以后的学生按专业培养,精心组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对三、四年级学生,精心设计专业方向,灵活设置课程模块,按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同时,高度重视专业技能与实践环节教学,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和环节贴近市场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特点,为学生就业、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院重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导和设计,通过引入职业教育内容、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教育等,积极创新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道路。

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培育专业特色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工作。2008年上半年,学院本着“夯实基础、拓宽专业面、优化结构、精简内容、突出实践与能力、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全面修订了2008年招生的15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下大力气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逐步形成一批院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充分发挥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

五、重视实验室建设,发挥实践教学的基础性作用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始终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三年来,学院累计投入3 0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基本满足了学院现有各专业不同层面实践教学需求。学院实验室建设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改变传统高校实验室建设小而全、管理分散、资源不能很好共享的状况,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要求各系(部)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和设计,特别是加强对院内相近专业或相同学科门类的专业之间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设计,通过科学规划、优化设计和资源共享,逐步搭建起具有青岛学院特色的院内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不同学科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互支撑与协调发展的局面。

六、加强课程实施研究,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

课程实施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学院通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重点突出专业一应用型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开发,加强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力度和深度;通过加强普通教师队伍与实验教师队伍融合,建立相对统一的升迁机制,积极推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通过引进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以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和师生互动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作为一个教学型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学院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实施细则》,积极推动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三年来,学院主持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子课题2项,匹配教育教学科研资金近30万元。

七、建立教学运行和管理新机制,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作为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新建本科院校,其管理机构具有扁平化、机构简单、强调效率、注重合作等特点。学院建立了教学运行和管理新机制,更加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持续改进为中心,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学院还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形成了具有较强扩展性和较为完整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学院十分重视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的措施有:重视教学日常管理和教学秩序检查工作,将教学检查贯穿于学期教学的全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重视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反馈工作,坚持开展网上学生评教;逐步推行考教分离工作,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学院教学评估与督导机制,推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估制度,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启动质量建设工程,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优质教育教学的共享。

随着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改革的深化,青岛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对于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新机制,对于创建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品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