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作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时间:2024-05-07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华歧中学 穆建军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思想的表达,是感情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识字、阅读、朗读、写作等,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是德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

作文教学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文章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再现生活的同时也要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言为心声”,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这种途径比较间接、含蓄,让学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认识生活,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德育渗透的目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广泛渗透是非善恶、真假曲直等德育内容,以作文教学为重要平台,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促进学生更全面观察社会,更深刻认识社会,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作文育人的特殊作用发挥出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寓德于教”成为一种常态呢?

一、在审题立意中,把握德育目标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能否正确审题立意,决定着作文的成败。作文是学生倾吐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只有深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外部表象中把握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真谛。

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时,可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提取作文素材,建立生活与作文的联系。让学生在审题后,说说从作文题目中悟出的道理。学生在审题时有所感悟,有所选择,既是写作的过程,又是思想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注意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自由想象和思考,让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得以开发和闪现,正确立意,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德育的沃土。

二、写作选材,注重德育切入

在作文选材中,把握德育切入。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则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作文就要学会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材料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性,越是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材料,越富有表现力、感染力。文章是作者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文字记录。

叶圣陶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他倡导写作要写自己的生活实际,写自己耳闻目暗的新鲜事,在写作中,实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辩证统一,使作文成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一个窗口。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就等于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为教师了解他们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提供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教师要充分运用演讲比赛、课堂辩论、名著阅读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活动中情感受到熏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保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果,把育人和作文逐渐统一起来。

三、在修改评讲中,强化德育功能

在作文教学中,修改学生作文,教师可摸清学生的情感脉搏,洞察学生的思想认识。在作文评语中给予建议或忠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作文训陈中,笔者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考查和引导。通过写作,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自我反省、完善。若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不良倾向,教师要及时采取面批或写评语等方式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四、在平常练写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思想、精神的体现,作文的深度就反映在作者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所作所为的相互渗透之中。因此在日常写作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反复的练笔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实现“文道合一”的教育目标。以文悟道的有机渗透,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又强化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作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德育素材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把握思想教育的机会,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体裁的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这不仅实现了作文教学与德育的和谐兼容,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而且促进了学生的会面发展,学生在从“知”到“行”的实践过程中,慢慢达到道德的光辉顶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