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将语文课堂中“偏离的干扰”转化为创新的契机

时间:2024-05-07

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学校 何 波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的回答与老师先前的设想相左,对教学活动造成阻碍。教师此时不应该强行的将课堂节奏拉回到正轨当中,这样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造成僵化,不利于课堂的活跃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建立。课堂应当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对于学生上课时出现的错误回答甚至造成课堂出现干扰情形时,教师在提前的备课中就应当作出提前的预设,如果教师没有与预设到这样的事件时,也因让学生将自己想法表达完整,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

一、教师提前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干扰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课程的备课仅是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给学生的只有简单的应试技巧。但是这种上课由教师带领着学,不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课下对所学知识无从下手,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看似有效的教学方式,实则产生无用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程的备课阶段就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事件,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意外事件与学生的思想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保持思维继续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们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是十分正常的。例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提出:“为什么大家明明都没有看到衣服,却还非要说衣服十分精美呢?”学生A说:“因为他们都被骗了。”学生B说:“因为他们都十分愚蠢!”。老师以往的备课只会设想学生的回答是“因为皇帝的威严,以及不愿意承认自己愚蠢的自尊心”,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想法是有千差万别的,老师上课时不应当对直接打断学生指责他的回答是错误的,而是应当让学生继续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只需做好倾听的工作,等待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达出来的时候,再有其他同学进行回答,多听写同学们的想法,让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思维上的活跃,看到自己回答问题时的不足,以及学习其他同学的回答的可取之处。

(二)课堂仅是过程

课堂的教学仅是短暂性的表达,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课下的加强练习。例如,《皇帝的新装》的那个例子,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后再次思考一下,为什么最后只有一个小孩子说了真话。拓宽学生思考的范围,教师应当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应付考试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一种阅读与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心理、思想、感情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教师要能够将好奇心转变为审慎的探究

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通过引导将学生原来的好奇、不解等转化为习惯性的、审慎的探究态度。充分让学生从不同的想法出发,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自己不同的角度审阅所学的文章,通过探究提出不同的见解与认识。能够帮助形成一种充分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探究的能力,满足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干扰时,应当对学生的“干扰”进行分析。如果学生的感染是为了表达真实的情感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不仅不应当制止还应当予以鼓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如果学生只是在说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东西,教师应当及时制止,并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让他仔细想想以后再进行回答。

例如,在《蚊子与狮子》的这篇寓言故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你们对蚊子的做法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吗?”第一位同学回答道:“蚊子太过骄傲自大,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二位同学的回答则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位同学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存在偏差,文章中更多的强调的是不能骄傲自满,你能打赢大人物,但是也有可能会输给小人物。蚊子、狮子、蜘蛛并不是一条生物链,这与蝉、螳螂、黄雀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再次仔细审题,重新阅读文段,再进行问题的回答。通过分类的“干扰”处理办法,教师能够有效的掌控好课堂的节奏,及时存在“干扰”课堂节奏的事情发生,也能针对性的找出解决对策,“干扰”的出现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

【结 语】

“干扰”的出现会影响教师原本的预设以及课堂程序的有效进行,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干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同时还能让同学们形成多样思维,并将通过多样思维提高自己的能力。笔者认为,“偏离的干扰”通过创新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一种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下努力思考的学习环境。“干扰”的出现不仅能帮助同学进步,还能促进老师的不断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