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寻找“写”的身影

时间:2024-05-07

江苏省海安高新区孙庄小学 张海莲

之前总有这样的教学误区,“阅读”就是“阅读”,单纯地指导学生怎样将文章读懂,怎样将文本中出现的词句记住。同样,“写”就是“写”,单纯地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怎样将语句搬弄通顺,怎样把情感抒发流畅。其实“读”与“写”不分家,“读”与“写”可以水乳交融。在阅读教学时,及时捕捉“写”的训练点,既练了笔,又将阅读往深处漫溯。

一、将“写”设在“问”处,使“写”有的放矢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看,还要让学生学会问。“问”,可以将阅读由表层推向内核;还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给“写”提供可能。在学习《诺贝尔》一课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诺贝尔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他是一个成就卓然的大科学家。其实单纯地提这样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得到结论。教师这样提问,是为了给接下来的追问创造强烈的反差,引发他们去从事实的表面看到问题的内在。教师接着问,诺贝尔在家人离开人世、自己昼夜奋战的实验室几乎在一瞬之间化为灰烬的情况下却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而是继续在工作台上从事着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放弃的研究。于是有人说他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大家认同吗?这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有的竟然将问题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有的说,当困难已经发生了,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眼前的工作,这就是情义;有的说,其实处理好家里的事,收拾好实验室再去研究,也行,只是他将大多情与义放在了研究上。明显地,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有理有据表达的过程,是他们将文本内容经过思维转化、经过酝酿,再加入自己的情感与认知呈现在小组面前。讨论之后,教师顺理成章地设置了一个小的练笔,题目为,诺贝尔是一个(没)有情义的人。学生收集着讨论中集体展示的智慧,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将口头表达的语言进行编排与整合,就这样形成一篇小短文。“问”给“写”提供了主题,也让“写”有了新的内涵。

二、将“写”设在“空”处,使“写”有例可援

一篇好的文章,总会给读者留有一定空白,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回味无穷的同时,又总是思考着无数个可能发生的事与理。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这些空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思绪自由飞翔。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力;而对于小学生作文而言,最缺的却是想象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移植到作文中来。例如在学习《孔子游春》时,教师通常都会解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末尾的那个省略号。有时教师会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上省略号通常有哪些用法,在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比如省略号不能和“等等”之类的词连用。但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是要将语言用起来。其实文中的这个省略号,就是一个留白,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机会。如果把省略号去掉,学生会写上什么呢?这其实就是让学生接着原文本展开思索,即在你们眼中,大自然还有哪些地方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只写一句话,让他们把这句话写好,让表达生动些。说到“写”,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作文,想到作文,就开始头疼。其实课堂一次小小的练笔,一次一句话的表达,都是“写”。将这些“写”落实到实处,将这些“写”植根于学生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写”当成一种爱好,一种不得不写的乐趣。有的说:“学校里开放的花朵就是她美丽的脸庞。”有的说:“家屋后那一排排树就是她的脊梁。”随意地表达,争先地书写,学生的想象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蓬勃发展。

三、将“写”设在“情”处,使“写”有血有肉

阅读教学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过程,有时候看似平淡如水的文字背后总有深情的寄托。学会读出文本的情感,也是阅读的任务之一。在批阅小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总是运用干巴巴的词汇,总是重复着枯燥的描写,不要说打动读者,连作者自己也会觉得味如嚼蜡。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表达情感。以《天鹅的故事》为例,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童话故事。学生在看完文章之后,教师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复述全文。这样的复述,既保留了原文的情感,又让他们将语言捋顺。学生说,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竟然会用自己的身体去破冰取食。当学生将故事复述完,教师可以将任务拓展下去。即,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与精神呢?学生将文章再读一遍,他们发现天鹅具有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再接着,教师让学生先描述天鹅的故事,再评价它们的做法。这其实就是将描写与抒情结合起来,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有时候让学生在真正写作的时候去刻意为之,他们会觉得很痛苦,有一种无病呻吟的痛。其实在平常阅读教学的时候,就将这样的写法渗透到具体训练中,让他们做到有感而发。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将“多么可爱的鸟啊”划下来。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学生说,这是个中心句,和文章主题遥相呼应。于是教师说,大家画出认为最能表现天鹅可爱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很快,他就能找到相关的句段。在他们大声朗读的语音里,在他们划划、写写的文本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被学生牢牢抓住。

不难发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让学生学着去表达,同样也要让他们学着去模仿。作者的情感往往隐藏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中。当学生在模仿其语言表达及写作特点时,他们就学会了各种表达情感的句式、各样的结构和谋篇。

【结 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等,这其中也包括写的能力。换言之,“阅读”的最终落脚点是“写”。“阅读”是语言输入,“写”是语言输出。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才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反过来,“写”也是对“阅读”的一种提升、一种拓展,对文本的理解都会具体的“写”中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写贯穿其中,与阅读有机地融合起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