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用训练,在文本情境的浸润下前行

时间:2024-05-07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 戴春慧

语用训练,在文本情境的浸润下前行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 戴春慧

纵观当下阅读教学的语用训练,要么是机械生硬的模仿,要么就是 “拿来主义”下的胡乱套用,将原本意蕴风韵的文本异化成了骨干暴露的实验“标本”。笔者以为,真正有效的语用训练必须要有丰富的人文元素和情感因子作为支撑,努力将文本中展现出来的言语秘秒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动力。本文提出要体验品味先行,在言意融合中夯实语用训练;利用相似语境,在迁移类比中夯实语用训练;把握文本意蕴,在层次递进中夯实语用训练,从而在文本的情境下夯实语用训练。

言意融合 类比迁移 层次递进 语用训练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用”教学理念,旨在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纵观当下阅读教学的语用训练,要么是机械生硬的模仿,要么就是 “拿来主义”下的胡乱套用,将原本意蕴风韵的文本异化成了骨干暴露的实验“标本”。笔者以为,真正有效的语用训练必须要有丰富的人文元素和情感因子作为支撑,努力将文本中展现出来的言语秘秒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动力。

一、体验品味先行,在言意融合中夯实语用训练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更是生命个体凭借自身的认知动力对文本进行探寻发现的过程。阅读者对文本言语规律和奥妙的感知过程,为阅读教学语用训练提供了广阔的认知平台。教师要善于进行必要的选择与删减,引领学生探寻文本之美,在强化言意交融的过程中自觉运用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内在体验。

如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的第13自然段为了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作者首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园子中各种小动物的生存状态展开了生动而极富温情的描写,然后再引出作者自己,借助“一会儿……一会儿……”愿意……就……等句式,巧妙而形象地展现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面对这样的语段,教师先是引领学生潜入文本的语言世界中,从蝴蝶、蜜蜂等动物的语言中窥探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对这一语段的情感基调进行初步把握;紧接着,教师则引领学生紧扣课文中的关联性词语,与园子中的事物共同感受作者的内在心境;随后,教师顺势引领学生继续运用“一会儿……一会儿……”“愿意……就……”等句式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性补充描写。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提炼出文本语段中的独特句式,而是先以体验感知的思维品味文本语言所裹挟的丰富情感,在对文本语境形成通透把握之后,让学生在情感的浸润之下展开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言意的高度融合。

二、利用相似语境,在迁移类比中夯实语用训练

在很多随文展开的练笔语用中,不少教师都习惯于在提炼文本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另创情境,引领学生在类比迁移中,进行扎实的语用训练。这样的语用训练看似趁热打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但由于脱离文本情境,让学生在同一节课中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境氛围,对学生内在思维转化与承接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资源,设置相似语境,为学生快速自然的迁移练笔奠定基础。

如《三顾茅庐》一文中,作者就紧扣刘备在拜访诸葛亮时的一系列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高贵品质。由于编者对原著的修改,在这一语段中并没有对关羽、张飞进行描写,这正为教师创设类似语境、促进迁移训练提供了极好的切入口。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来描写张飞的动作,你会怎么写呢?在这一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则引领学生从描写刘备动作的语段展开探析,把握作者描写刘备动作的节点:还有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到达家门——轻轻敲门;童子相告——耐心等候;孔明醒来——快步走进……实践练笔中,教师则引领学生紧扣这些节点,想象描写:如果是张飞会是怎样一系列的动作?

相同的写作内容,相同的拜访氛围,教师正是紧扣文本中现有的类似语境,创造性地引领学生借助张飞视角进行语用训练,不仅以课文为榜样历练了紧扣细节表达人物的方法,同时也借助人物之间的对比,凸显了刘备尊重人才的特点。

三、把握文本意蕴,在层次递进中夯实语用训练

语用训练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融入了体悟悦纳、实践运用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顺应学生思维的认知特点,设计出层层递进的训练层次,在循序渐进中引领学生语言表达的层层深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如在教学《槐乡五月》一文描写孩子们的第3自然段,笔者就先后设置了这样的语用训练:1.整体阅读这一自然段中,思考:洋槐开花了,这给槐乡的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旨在通过统整性思维,形成对语段的解构能力,尝试将语段以总分结构划分层次;2.紧扣语段中的动词,提炼出“别”“戴”“装”“塞”的动作,并进行对比,品析作者借助不同性别,选用不同动词进行表达的精准性;3.这些孩子们还会怎样来利用这些槐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并进行模仿描写。很多学生就从女孩子文静爱美的特点出发,想象出“手腕上配着槐花链”“脖子上围着槐花环”;从男孩子天生爱动的特点,想象出把槐花吹上天、用槐花挠鼻孔等调皮的场景……

纵观这一板块中的三个层次,教师先从整体入手,洞察作者的创作思路;其次,紧扣文本中的动词进行想象体验,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最后,进行实践性模仿,将学生的身心全部浸润在文本的情境之中,实现了不同层次下的语用训练,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用训练决不能停留在机械的认知层面,而要与文本中的情韵相互交融,激发学生内在丰富的认知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