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时间:2024-05-07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刘海霞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教学资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但许多老师过度依赖或不恰当使用多媒体,导致课堂上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效果却一般,这就涉及在课堂上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问题。

电脑技术 语文教学 有效运用

当今时代处于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平台下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每一个班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更有各种各样的有声读书、动画和视频。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青睐。很多语文老师过多或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以课件中图像视听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感悟,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仔细品味,课堂上像看电影一样让学生看看图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看上去很热闹,但学生的思维、情感、基础知识并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呢?

一、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恰到好处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文物的珍贵,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瑰宝的热爱,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能多方式地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可以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学生对我国拥有这样一座万园之园,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无比自豪。当我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时,学生惋惜中夹杂的更多的是愤怒,朗读中充满了悲愤之情。

这一课利用多媒体的生动、直观的特点,把学生领入文本中,深入探究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两部分,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达到与作者的共鸣。多媒体的运用,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感官

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问题,很多孩子对于空隙不理解,于是我出示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的描述,在客观上促进了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然后再带着学生边读文章边品味文章的美妙修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教材、媒体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课文中的亮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启示,带动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充分促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便于学生领会桂林山的奇、秀、险,分别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的多姿多态,桂林座座山峦起伏不定,让人置身其中,学生无不叹服自然的鬼斧神工,桂林山水的奇特,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在《鸟的天堂》一课,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到过的真实景致,让学生感受榕树的绿和茂盛,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并进行了再创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充分发挥。

课文类别迥异切入点也自有不同,在《赵州桥》一课,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是本课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对于建筑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课件,赵州桥的动态解析图向学生讲解。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象,而且不需繁杂的解说,学生便可理解赵州桥结构的独特。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优势作用,再出示赵州桥的课件,学生在自己的讲解中加深印象,使理解更加深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发散学生思维,拓展了其思维。

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劲的生命力,我们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就必须充分应用大容量的网络资源,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效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