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 柏春花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 张雾东
让学生快乐当“编剧”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 柏春花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 张雾东
《三顾茅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作为语文老师,当拿到这篇课文是,我不禁眼前一亮,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遥想一千八百年前,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求得旷世奇才诸葛亮出山相助,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此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徜徉在《三国演义》的世界里。而本文正是引领学生走进《三国演义》的好机会,我们不妨效仿古人也来个“三顾”:学习课文,这是“一顾”;改编课文,此乃“二顾”;表演课文,是谓“三顾”也。在学生学习了文本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欢乐喜剧,编演的尝试。
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较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为此,上课伊始,我组织学生演一演,猜一猜。
(黑板上出示词语:嚷道 生气答应 恭恭敬敬)
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先来玩个“我来演,你来猜”的游戏,请一个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演的是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学生兴致高昂,踊跃举手表演,竞猜。
师:加大点难度,谁来挑战一下一边想象,一边表演,让大家猜猜你演的是哪个词?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未成曲调先有情”,演一演,猜一猜的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文中“嚷道”“生气”“答应”“恭恭敬敬”的演绎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为后面编演剧本作了铺垫。
文本描写本身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但对于更注重形象感知小学生来说,如何才能将文本变得立体起来,使他们真切地感受文本的魅力呢?我想到了课文剧。所谓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变成剧本进行表演。所以,我采用了化静为动,玩转剧本的策略。
师:下面我来考验考验大家,迅速拿出学习纸,仔细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课本剧和以前的有什么不一样?看看谁的反应快。
时间:三国时某天
地点:刘备的府中、诸葛亮的茅屋中
人物:刘备:三国时期的蜀汉王
张飞:刘备的生死之交,结拜兄弟
关羽:刘备的生死之交,结拜兄弟
诸葛亮:无所不晓料事如神的旷世奇才,号称卧龙仙
【幕起,刘备、张 飞、关羽三人站在府中的客厅里】
刘备:今日天气尚好,何不再去孔明先生家拜访一趟?
张飞:哼!(气呼呼地)此次犯不着大哥亲自去,他若不来,小弟只要用一根麻绳就能将他捆来!(挥了挥拳头)
刘备:小弟,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生气地)依我看,这次出行你就不必去了!
张飞 :大哥你莫生气嘛!我这不是替你着急吗!我不再无礼不就是了?
刘备:不行!(坚决地摇头)
张飞:大哥,小弟真的不会再犯了,不然我向天起誓,我张……(举右手作发誓状)
刘备:(不放心的)行了行了!小弟你去后定要注意礼节呀!
通过阅读、思考、比较,学生对剧本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前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包括方括号、圆括号内的部分叫做舞台说明,念台词的时候,不能把它读出来。随后在熟悉剧本台词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演好人物。
师:要演得走心,注意看圆括号里的提示,看看你们明白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
师:括号里的提示语很简练,表演时要加上想象,这样简简单单的提示语就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学生抓住人物特征和身份自由练习。
师:白玉兰奖是中国最高的话剧奖,有谁想得“白玉兰奖”的?
两个学生一人演张飞,一人演刘备,表演剧本的第一幕。
我国著名戏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习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紧扣文本描述,将之转化为剧本,进行玩转表演,学生特别喜欢这种形式,思维的火花闪耀碰撞,表演中更进一步走进了文中人物,文本变得立体丰满,将课堂不断向纵深推进!
明确写法是为了让写法为我所用。四年级学生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对改编剧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将之运用起来,仍需教师辅导,搭梯借力。
师:一般来说,写心里想法,我们可以这样写——刘备心里暗暗地想……这里为什么不用刘备想,而是刘备说?
生:这样有利于表演,想的话就表演不出来了。
师:你发现了剧本的秘密,剧本的每句话都是为了方便大家演的。
(出示课文《三顾茅庐》第三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
师:这段话最有可能是三兄弟中谁说的话?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是刘备说的。因为张飞粗鲁肯定不会注意这些美丽的景色。
……
师:文本的语言和剧本的语言还是有区别的,改成剧本的语言要方便演员演,更加口语化,让人一听就懂,把课文的语言试着改改。
学生独立改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中,我由扶到放,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对怎样把课文语言改编成剧本进行迁移实练,学生在表演练习,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剧本改编的感悟,最后再进行小练笔。这样的设计让课堂学习落到实处,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通过编剧,让课文中的文字流淌笔尖,形成一幕幕可观可感的生动画面;通过表演,让课文中的人物跃出纸面,成为一个个触手可及的艺术形象。课本剧表演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启发了学生潜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励、唤醒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鼓舞他们积极地投身到语文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