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71”高效课堂研究浅谈

时间:2024-05-07

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王荟琳 周 辉 陈学峰



“271”高效课堂研究浅谈

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王荟琳周辉陈学峰

课题名称:新课程下基于高中基础学科的高效课堂实践和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韩中强

课题批准号:(2015)-JKGHYB-1206

纵观我们目前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充分得到应有的发展,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的低效将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创建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结合我校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现状,近几年来,我校成立了《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组,由国家优秀教师任组长,带领我校青年教师就《高效课堂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实践,此课题目前主要在我校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开展研究,语文学科通过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等手段进行策略上的引导。数学学科通过实施师生互动策略;创设合适情境;设置有效题型;应用教学辅助工具等手段进行策略上的引导。

我校高效课堂模式为“271”高效课堂,包括三方面的“271”,即学习内容上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学生小组上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上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此课堂立足于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室功能三方面的转变和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五个课堂基本环节。争取成为解决目前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教书和育人、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四大矛盾的金钥匙。

我校对“271”高效课堂研究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达到最大。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追求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培养高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探索高中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通过对《高效课堂研究》的研究,我们初步理清了高效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释放学生的心灵,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提高了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学习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发展。同时使得我校研究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对于高效课堂的研究,我们也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要把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作为自己的永恒追求,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和进步,应采用系统化的观察方法,全面、客观地记录、测量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通过标准化测评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确定教学行为(过程)与学习成绩(结果)之间的关联,进而判断教学是否高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效教学更应树立先进的教学价值观,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注重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而且、“学”是“教”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集中高效的“学”,也便没有“教”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简介:课题主持人,韩中强教师,为息县第一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语文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创新与写作》研究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2007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在2014年主持的信阳市课题《高效课堂研究》获得结题,并荣获市级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河南省省级科研课题《新课程下基于高中基础学科的高效课堂实践和策略研究》获得立项。

作者:王荟琳、周辉、陈学峰教师,均为所在学科骨干,也都课题组骨干成员,发表CN刊物文章均在十余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