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高 阳
“队童衔接”的概念是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在“上海共青团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暨‘青马工程’大中小学学生推优一体化研究”课题中首次提出的。队童衔接,是指队龄前少年儿童被赋予少先队员政治身份的过程,在此过程少年儿童需接受队前教育、达到入队标准,完成入队流程和参加入队仪式,最终成为一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队童衔接中的组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少先队组织对少年儿童在参与组织的起始阶段,通过充分的队前教育、具体的入队标准、规范的入队程序和庄严的入队仪式,让他们在这个阶段接受规范、系统的组织教育,从小树立组织观念,为今后他们积极参与少先队活动、履行誓言、践行作风奠定扎实的基础。
分批入队工作是组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和开端,需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分批入队工作的贯彻和落实。
区级层面制度推进。松江区少工委根据上海市少工委关于分批入队的工作提示,制定《松江区“分批入队”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指导基层学校建立完善分批入队制度,明确队前教育内容,细化入队评选标准,梳理分批入队操作流程,开展庄严入队仪式。指导基层学校制定校级操作细则和方案,全面落实分批入队工作。“分批入队”工作情况作为少先队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少先队年底考核专项汇报分批入队开展情况,进行经验梳理和实践反思。
校级层面制度落实。学校少工委是“分批入队”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在学校层面,学校党组织引领作用体现在部署安排、制定细则,量化评价、执行规程等各环节。校级少工委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抓全校分批入队工作,靠前指挥,亲自谋划,制定分批入队工作方案、路线图、进度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保障分批入队工作顺畅运转。学校少工委出谋划策,中心组老师、家委会成员、年级组辅导员共同协商,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为整体“分批入队”打下坚实基础。
少先队辅导员是分批入队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是少年儿童思想启蒙的引领者,其政治信念和素养、专业能力与情谊、育人理念与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入队教育的有效性。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开发《中队辅导员“分批入队”必备知识与技能》培训课程,通过“自培—校培—区陪—市培”联动培养体系,将少先队“六知六会一做”内容整合为“入队必备知识与技能”,对即将正式上任的中队辅导员进行少先队知识的普及和实操技能培训,为队前教育做好准备。学校少工委以少先队活动课专题教研、观摩优秀队前教育课,争章推优入队经验分享等专题研讨,让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熟悉并掌握争章推优入队活动实施流程和责任清单,帮助辅导员迅速提升分批入队工作的能力。
课程是学校教育和组织教育的基本载体和途径。开发入队教育课程,将分批入队工作升级为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施、有评价的育人课程。
开发队前教育课程。区德研室组织骨干辅导员成立“队前教育课程研发”项目组,围绕队前教育的课程内容、计划安排、设计一课时活动课方案、活动评价等进行研讨。根据《队章》里的十七条及《入队规程》的“六知六会一做”内容,项目组从队名、队旗、红领巾、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队徽等方面入手,进行同课异构,开发《感知光荣,队史、队知我知晓》《学习队章,争做小先锋》《队的礼仪记心间,正确行队礼》《牢记队的作风,养成好品德》等14 课时队前教育课程,形成区域队前教育课例集,供各校参考借鉴。
录制队前教育微课。松江区少工委运用新媒体,录制七节队前教育微课,分别是《光荣的历程》《队组织特有的标志》《队的基本礼仪》《队的作风》《我们的组织》《入队前的准备》《准备加入少先队》,供全区入队前适龄儿童学习入队知识时使用。微队课以区域少先队卡通形象“云宝”为主要角色,运用图片、动漫、影视、音乐和闯关游戏等生动活泼方式,帮助少年儿童初步学习少先队知识和技能,知道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的关系,在队龄前儿童幼小心灵里种下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激发少年儿童向往加入少先队的组织情感。
上好队前教育课程。以片区为单位成立跨校教研组,组织辅导员上好队前教育课,从背景、目标、内容、活动设计、实施评价等要素开展研讨。通过“三轮设计法”进行队前教育课方案设计,同课异构,发挥辅导员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入队教育实践。在《认识我们的标志——红领巾》板块中,分别设计《我与红领巾交朋友》《红领巾,胸前飘》和《戴上红领巾,争做新时代小先锋》三节队前教育课,探索队前教育的有效策略。
“红领巾奖章”作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中的“核心载体”,与入队激励有机融合,通过细化标准、实践教育、多元评价、定期颁章等方式,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分批入队评价激励体系。
松江区实验小学开发《先锋乐乐诞生记》争章入队校本课程,从“明确入队流程、巧设活动环节和注重成果展现”三方面,力求达到全员参与、全体提升、全面育人,共同成长的入队教育实效。明确争章入队流程。一年级第一学期争得苗苗章、好朋友章、说话章,换取红星章;一年级第二学期争得自理章、游戏章和安全章,换取红旗章。根据前期争章表现,经考章与民主投票,班级30%的儿童率先获得争章入队通知书;二年级第一学期争得星星火炬章、小岗位章和孝敬章,换取火炬章。同时,继续选拔班级30%的儿童,发放第二批争章入队通知书。最后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结束前,争得小观察章、小岗位章和歌舞章,为剩下40%儿童发放入队通知书。待所有儿童都拿到入队通知书后,一起举行入队仪式,戴上红领巾。巧设争章活动环节。结合实小卡通形象乐乐,将每一枚奖章争章过程分为4 大模块,分别是“乐乐训练”“争章小脚丫”“超标加星任务”以及“评章记载”,激励儿童完成每一枚奖章的达标要求,激发儿童向着进步的阶梯不断前进。注重阶段性成果展现。在争得红星章、红旗章和火炬章后,由学校大队部统一举行颁章仪式,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颁章仪式中难忘的场景和画面,在辅导员的见证下,在父母的祝福下,激励儿童向着加入少先队组织的阶梯迈进。
入队程序依据“接受队前教育—提交入队申请—进行量化评价—公示入队名单、学校少工委审核批准新队员—举行入队仪式—成立队组织、选举队干部—未入队儿童继续接受队前教育、准备第二批入队”的流程开展。分批入队工作的起始时间是从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到二年级第二学期结束,根据学校情况确定2 个批次发展新队员,并分别举行入队仪式,最终实现全童分批入队的目标。第一批:首批入队(第一阶段:一年级第二学期),“六一”期间,组织开展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首批入队工作。第二批:(第二阶段:二年级第一学期10 月13 日建队节期间),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全童入队。暂未入队的儿童,要根据学校入队评价指标,继续接受队前教育,同时也可以参加本年级少先队活动(选举、评优除外),待达到学校入队评价指标,方可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作为少年儿童人生中第一个加入的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组织,科学规范的入队程序将给少年儿童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入队规程》第三章第八条中明确规定,入队工作基本程序如下:
(1)开展队前教育;
(2)适龄儿童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正式提交《入队申请书》;
(3)开展过程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公示确定达到入队要求的儿童名单;
(4)学校少工委审核批准新队员名单;
(5)新队员填写《队员登记表》,少先队大队组织进行队籍档案管理;
(6)分批次举行或集中统一举行入队仪式,仪式要庄重、规范、形式丰富,鼓励家长参加;
(7)成立中队、小队,民主选举中队委员会和正副小队长;
(8)对暂未入队的少年儿童继续根据学校入队评价指标开展队前教育,按照标准和流程分批次吸收入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全童入队。
做好少先队员的队籍管理。上海少先队首次探索实施“少先队员证”制度,在入队仪式上为每个队员颁发少先队员证,进行少先队员入队前、中、后全程跟踪记录,真实反映队员接受队前教育,争获红领巾奖章,参加队课学习、寻访实践,进行队籍注册、组织关系转接、获得荣誉等情况,明确在队员转学或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时随转队籍。完成“分批入队”流程,建立中小学贯通的队籍管理制度,极大地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认同。
规范队前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身心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系统加强少先队组织教育,采取“六知”形象化灌输、“六会”实践中感悟、“一做”在行动中完成开展队前教育。
“六知”需形象化灌输。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概念的理解需借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来理解。依据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综合性地运用讲授、谈话、练习的方式,结合情景再现、游戏体验、故事导入和观看影视等开展队前教育。通过参观队室、观看红色影片、讲述党史小故事等途径,让适龄儿童充分接受队前教育,为申请入队做好认知准备。
“六会”需体验来感悟。作为少先队员要会读入队誓词,会戴红领巾,会行队礼,会唱队歌,会呼号,会写入队申请。“六会”每一项教育都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体验—修正完善—再体验感悟”中不断实践和提升。开展“六比六赛”入队闯关游园活动,让即将入队的儿童进一步加深少先队知识,帮助他们明确入队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做”需行动来完成。《队章》规定,少先队员在入队前要做一件好事,目的是引导少先队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理解和实践“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运用好家校协同育人契机,开展“每日一善”活动,辅导员在活动方式和内容上提前和家长沟通并给予指导。儿童在“一做”实践中,坚持做好事、做善举,从小感受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的幸福。
《入队规程》中规定了入队仪式的基本程序,是结构完整且组织严密的进程,引导儿童实现个体政治社会化,最终促进儿童的思想启蒙。
发挥少年儿童主体作用。仪式活动前,听取和征求少年儿童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仪式设计、场景布置、彩排演练、评价分享,提高少年儿童参与度、扩大参与面。用“儿童化、个性化、艺术化”的方式做好入队仪式教育,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到自己是少先队组织的小主人。
关注儿童情感体验。在鲜艳的队旗、嘹亮的队歌和庄严的队仪式中,新队员佩戴上崭新的红领巾,感受成为少先队员的光荣,担负起“时刻准备着”的光荣使命;向师长、家长和学长行队礼,践行少先队组织礼仪规范,用行动践行组织身份;在队旗下庄严宣誓,赋予新队员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入队教育活动形式。虽然少先队入队仪式有严格的基本程序,但可以在遵守规范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内容与形式上创新。入队仪式地点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带领新队员走出校门,到有意义的教育基地举行少先队入队教育,如在中共一大会址举行入队仪式,让新队员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入队仪式内容创新,仪式中增加“竞赛展示活动”环节,比走队列赛整齐,比唱队歌赛嘹亮,比戴红领巾赛端正,比敬队礼赛规范,比喊呼号赛坚定……让入队不仅仅是一次仪式,更是一次少先队组织教育契机。入队仪式形式创新,用“党旗指引我成长”“团旗带我成长”“队旗伴随我成长”,展示“三面旗帜”来表达对新队员成长的期盼。
《入队规程》中提出:“在适龄儿童完成规定时间和内容的组织教育后,通过自评、互评、他评进行量化评价,将达到学校入队评价指标的少年儿童名单进行公示。”
为了科学、规范、公正入队,松江区实验小学根据《松江区少先队入地工作细则(试行)》,组织骨干辅导员编制争章入队校本课程,指导儿童、中队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家长们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的方式,通过“集星量化”“民主评议”确定首批新队员名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制定三级评价标准,第一级“达标”——自评阶段:儿童自己对照《乐乐先锋争章入队手册》各项考核目标进行自我评价,活动均已完成才算达标。第二级“争优”——他评阶段:结合期末考评各科等级、入队闯关考核、班内星级考核评价。根据三项积分总和,评选出候选人名单。第三级“入选”——互评阶段: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在班级内开展首批入队队员评选,根据票数确定首批入队队员名单,学生填写《队员登记表》,然后交给大队组织统一管理归档。根据疫情防控实际,一、二年级结合分批次下发入队通知书,举行入队仪式,成立中队组织,暂未入队的孩子继续接受队前教育,以“已入队”的儿童为榜样继续努力进取达到入队标准。
深入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地域特色、先锋人物、时政热点、儿童的生活实际、所思所想等多元因素,丰富入队教育内容、路径和方式,更好地激发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和向往的情感。松江区叶榭学校在“童心向党齐争章星星火炬代代传”争章入队活动中,将“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与叶榭乡土资源相结合,开展红色寻访活动。组织一、二年级儿童参观“红色堰泾”文化长廊,了解24 名地下共产党员投身革命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感受信仰的力量。与“幸福村老人”结对,开展幸福陪伴活动,做一件“让幸福村爷爷奶奶开心”的事,弘扬孝道文化,感受传统美德。到“八十八亩田”基地,前往叶榭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亲手制作榭软糕,领略草龙滚灯、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实践体验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入队教育课程是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启蒙的课程。通过初步学习党史、国史、队史,理解并掌握少先队知识和技能,会区分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知道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的关系,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使儿童萌发爱党爱国情感,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与价值追求。入队教育课程应当以直观、生动的表现方式,围绕以上要素及其之间的关联实施入队教育,唤起党和国家在儿童心中的庄严感。
入队是心中的向往,而不是形式的盲从。从普通的儿童成长为少先队员,除了佩戴红领巾这样的外显的标志变化之外,最大的变化应该发生在儿童的心灵和思想深处。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儿童对“什么是少先队”“什么样的人可以入队”“我为什么要入队”等问题要有思想上的认识和提升。入队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遵循新时代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用儿童化的方式做好“分批入队”的思想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儿童在分批入队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解少先队相关知识,更能从组织中获得高度的自信和热情,充满正能量,积极主动,不断自我超越,实现对儿童的价值期待。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接受教育的过程为日后自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批入队是实现每一个儿童自觉靠近少先队组织,不断增强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过程。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儿童在思想变化后的身体力行。拓展入队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注重采用全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实践方式,引导儿童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参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入队活动,对儿童的成长给予全方位评价,对儿童的实践要求突出先进性、全面性和主体性,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知社会、了解国情,提升入队活动的代入感、时代感、获得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