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拓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发展机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切实提升育人水平,为高职院校学生成长为术德兼修的优秀人才提供强劲动力。
新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与舆论逐渐涌出。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其思维极易被社会不良思潮与舆论冲击,难以形成正确的思维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可依托主流社会价值观与党建精神引领学生思想,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并且,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有效性,避免学生出现物质主义思想与拜金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价值。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渠道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其关注度较低。学生更乐于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并且,普遍喜欢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如果不加以引导极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可推动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热点相融合,切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学生甄别、过滤海量网络信息夯实基础[1]。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职院校忽视学生思想情况与实际需求结合,这不仅难以收获理想的育人效果,还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接收思政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职院校牢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接收思政知识,而是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主体,有效推动教师与学生近距离沟通,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基础,不断深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认知,切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知识权威”被挑战[2]。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担任着重要职责,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师通过传授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治保障与知识供给,推动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但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受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对传统思政知识的接受度逐渐降低,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冲击着教师权威性,直接影响育人效果。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努力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主体,切实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思政师资队伍整体素养较高,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个别思政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有待提升、无法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的问题。并且,部分思政教师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相关学科背景,导致其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足,甚至没有系统阅读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经典著作,难以深入理解思政知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难以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虽可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取得一定育人效果,但无法保障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新时期,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对学生政治素养提出新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甚至出现与时代发展相背离、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要求等现象,不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与目标。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思政育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新格局,全方位推动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依赖多方投入。虽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但除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部门较少参与,企业、政府、毕业校友等相关资源整合不到位,并未形成教育合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协同开展。
新时期,科技逐渐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并且,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大量数据,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信息为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灵活应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首先,思政教师应收集学生大数据信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社团参与情况、政治面貌、社交平台关注领域、网站浏览偏好等,依托大数据分析功能制作学生画像,了解学生真实需求、思想状态,以此为参考制定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需求的契合度[4]。在学生数据逐渐丰富后,教师可依托海量数据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偏好的学生模型,以此为参考总结面向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有效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引导学生思想进步。其次,依托网络社交平台数据做好舆情预判、危机干预等工作。高职院校应做好网络监管工作,依托网络监管及时检测网络后台数据变化,在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组织思政教师及时介入网络社区,针对学生群体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发表个人见解,引导网络舆论方向,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强化学生对思政教师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1.提升思政教师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反映思政教师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思想文化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包括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情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强化思政教师思想道德修养需提高其思想认识、思想境界与思想价值认同等。高职院校可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专题讲座,重点帮助思政教师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思维,升华其思想境界,以此绘就“信念坚定”的政治底色,推动思政教师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标杆”。
2.强化思政教师专业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四史”、党情、国情、民情等多方面,对思政教师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思政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保证育人效果。鉴于此,思政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广泛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熟练的教学能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思政教师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化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知,以此确保思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思政教师开展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基础[5]。高职院校可以研讨会的形式组织思政教师研究、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践创新、现实价值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引导思政教师关注国家战略新变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更新思政知识体系。
3.强化思政教师技能素养
思政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教学技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应定期面向思政教师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优秀思政教师等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做好理论阐释、进行示范教学与现场观摩等活动,从授课内容选取、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课件制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切实强化思政教师教学技能。
1.在课堂中注重发挥手机作用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新时期,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其在为学生带来便利与乐趣的同时导致部分学生成为了课堂“低头族”,以手机代替思考、做笔记等[6]。思政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手机的有效作用,将手机变为推动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工具,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思政教师可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学生群体密切关注且能够引发其思考的话题开展研究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手机客户端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成视频或影集,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与心得体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新动能。
2.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是推动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手段。首先,色彩烘托。思政教师根据教育内容研究需创设的情境,在情境中选取色彩进行烘托。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采用红色文化元素装饰教室。其次,音乐渲染。思政教师可利用音乐表达教育内容,渲染教学氛围。如,在带领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带来的积极影响时,思政教师可播放歌颂改革开放的歌曲,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改革开放道路的艰难。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应注意控制播放音量与时长,避免因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削弱教育效果。最后,影视吸引。观看影视作品已成为新时期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思政教师可利用影视作品创设情境,通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染学生思想。如,在党史教育中,思政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共产党党史影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操。再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思政教师可播放《长津湖》《八佰》等热门影片,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依托英雄人物陶冶学生思想,以英雄主义精神补足学生精神之钙,将爱国主义厚植于学生心中。在结合教育内容选择影片时,思政教师应选取贴合学生实际生活、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影片,以此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认知。
3.强化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是推动学生应用思政理论知识的关键。思政教师不仅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还应带领学生开展多样化校园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开展以“校园不文明行为调研与纠正对策”为主题的实践项目,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提升学生个人修养。思政教师还应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如,到社区开展“我们都是志愿者”“每日打卡做贡献”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为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夯实基础。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思政教师应提前做好规划,制定科学活动方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的设计活动形式,并在适当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思想观念。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思政教师应及时开展心得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分享心得体会,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首先,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主体性作用,营造浓厚思政育人氛围。高职院校应动员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参与到思政育人工作中,引导其在各自的岗位工作中始终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学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打造教育与育人、管理与育人、服务与育人相互融合贯通的育人格局。其次,依托社会资源进一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培育人才是高职院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高职院校应注意协调学生家长、企业、政府、行业协会、校友等群体参与到思政育人中,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最后,整合多元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由“点”到“线”,最终实现“面面俱到”。其一,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高职院校可安排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子”,帮助专业教师更好地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导与专业知识传授的统一。其二,构建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高职院校应协调各项育人工作,形成各项育人工作同向同行、相互连通的新格局。高职院校可统筹协调学校、家庭、社会、自我教育等育人资源,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等为基础,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7]。并且,高职院校还应构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职业规划、专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开展。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其进行创新,保证其始终能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与政治立场,为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夯实基础。鉴于此,高职院校应积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提出解决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的道路上走稳、走实、走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