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高飞
(吉林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总体而言,我国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情况良好,学生的爱国热情普遍较高,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强,学习态度较为端正,对自身价值的实现更是有着强烈的执行力。但受到艺术专业本身特点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相比非艺术类大学生,在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别,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艺术类大学生容易出现的思想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艺术类大学生是对高校中学习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统称。艺术类专业,指的是高校中教授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税的专业。受到专业特点、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相比非艺术类大学生,具有较为典型的自身群体特征。
在高考前,艺术类考生除了要完成对文化课的学习外,还要完成对专业课的学习,学习负担较重,不少学生专业课能力强,但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艺术类专业在高考中对文化课程的要求较低,导致艺术类考生对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意识不强,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出现专业能力强、文化知识弱的情况。
受到艺术类专业本身的特殊性的影响,多数艺术生在高考前,都要经过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学习,不少学生为在专业课上取得更高成绩,早早离开家乡来到一线城市集训,这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的非艺术类考生的学习形式显然有着显著的区别,学习环境较为复杂,学生受到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的影响较大,往往会对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与人格形成带来不良影响[1]。
与非艺术类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学习需要用到的专业场地、专业器材更多,开销更大。例如美术类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到野外场地中写生;音乐、舞蹈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室与音乐器材,等等。
相比非艺术类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除统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学习外,更多的是自我创造的专业实践过程,这就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更为独立,性格特色鲜明,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不愿受人拘束、纪律性低、集体意识弱等特点。
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兼顾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所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更多,学生的社会经历、阅历相比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更加丰富,再加上艺术类课程本身就有着鲜明的感性化特点,这往往造成学生思考问题相对感性,容易情绪化。艺术类大学生通常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受到西方价值观影响,容易出现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这类思想问题。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最终的立足点应当是“以人为本”,但目前高校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对学生自身切实需求的考虑较少,对学校工作任务目标的考虑过多,导致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收获较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体系不完善,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不高。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社会规范、肯定学生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批判学生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教育。就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现状来看,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教育,往往只局限在思想政治必修课之内,思想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不足。辅导员作为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主力军,在工作中也常出现被多种琐碎的日常事务影响、无法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情况,多数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工作都集中在评奖评优评选、发放贷款补助、检查寝室卫生、指导课外活动、开展主体班会等几个方面,偏向于管理学生,而不是教育、引导学生[2],而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自我意识鲜明的特点,对思想教育普遍存在一定的排斥,这就为思想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困难。
思政教育的内容,是思政教育的真正载体,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达的思政观念的集中体现。高校思政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思政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但目前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依赖性较强,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课堂氛围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态度被动,不少学生不愿意深入学习思政课程,即使通过学习具有了较为完善的思政素质,这些思政素质通常也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实际当中指导学生的生活[3]。就辅导员而言,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着不重视学生个性特征、针对性差等问题,辅导员在谈及思想政治理论或者当下的时事政治时,论述直截了当,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导致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较差。
目前,不少思政教师在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时,采用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没有充分考虑艺术类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对艺术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不足,教学多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在课堂中体现。多数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都较为活跃,性格特点鲜明,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较强,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未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教学管理事务较为繁重,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时,往往会采用严厉的说教方式,艺术类大学生对因循守旧的教育具有强烈的排斥感,这也是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我国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 ∶200 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过多,工作负担较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施质量[4]。相关调查表明,目前高校中从事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兼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师中的比例可达一半,兼职教师相比专职教师而言,专业素养上存在一定差距,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高质量落实的重要原因。
艺术类大学生有着独特而鲜明的群体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规律,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情况,通过调研、交谈、观察等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地做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应当深入学生群体实际考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开展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普遍方法的同时,立足于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规章制度予以一定的修订、完善,保证能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完成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5]。
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教师也应当提升自身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相比我国其他学段的教育,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实践、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在实施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充分尊重、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应当重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强化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做好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教育,避免单一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束缚学生的发展空间,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小组探究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更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不断完善课堂安排,为学生留足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创设更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政素养能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为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与改进,学校与教师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人才培养视作学校办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办学教学的首要位置,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真正落实。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精神文化追求日益丰富的当下,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创作出能够持久地熏陶人们精神世界的优秀作品。因此,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本身的特点,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应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整合广泛的教学资源、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为提升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质量,高校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高校应当重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应当做好对辅导员队伍的合理安排,保证辅导员能够具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6]。具体而言,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艺术类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普遍希望教师能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希望教师具有高超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希望教师能与自己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到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高校应当加强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培训,不断为教师提供广泛的交流、学习平台,定期安排教师与其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深入交流,以拓展教师的工作思路,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专业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艺术类大学生既有普通大学生的共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时,应当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思政素质,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中落到实处,助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