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博玮
(西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陕西 西安710068)
网络信息化极大地拓展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舞台,教育教学活动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环境,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例如当在课下时间出现思政教育方面的紧急通知时,教师可以及时精准推送相关链接或文章,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既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及时开展和生活化渗透,又大量节约了课堂时间,还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网络信息化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自动调整思政教育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并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要求,充实思政教育安排,从而完成整体的阶段性学习。
网络信息化将分散在网络各个角落的思政内容系统化,高校辅导员可以将其进行开发、整合与应用,丰富和延伸现有的思政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对于教学资源的升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学校文件、广播等途径,可以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自行在网络上进行资源的搜集与下载,并将其契合到现有思政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与及时性;另一方面,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知识补充、兴趣阅读、课后习题等,可以借助网络传送的形式,以压缩包、文档、云盘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完成相应课时的自我补充与完善。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信息鱼龙混杂,这些繁杂的内容在网络空间中快速、广泛地传播。由于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尚处于构建中,缺乏对信息优劣、正误的辨别与筛选能力,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时,如若受不良信息的误导,极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其理想信念的构建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这无疑给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此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还面临着纠正不良思想影响的压力[1],工作内容逐渐从单一的教育教学转变成“思政教学+生活监督”,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有所提升。
目前,越来越多的思政教育转移到线上教学,导致传统课堂教学的部分优势丧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一方面,传统思政教育的精华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随堂检验教学成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等,都随着网络课堂的开展成为过去。高校一味地跟随时代潮流开设网络思政教育课堂,使传统思政课堂的教育成效日益下降,难以实现当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思政教育模式存在不足,二者的融合度和契合度不能满足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学实际,甚至出现明显的分界线,影响了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络信息化冲击了传统的面对面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逐渐演化成为“人机”模式[2],最终可能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带入沉溺网络世界的窠臼中,使思政教育结果与最初教育目标适得其反。由于在线思政教育难以实时观察思政教育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收集到的教育反馈结果具有一定迟滞性,思政教育的交流互动效果被大幅度削减,导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时间被严重压缩,最终产生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而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的状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闭、冷漠的非社会化发展倾向,影响学生自身发展。
网络信息化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众多便捷的手段,诸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微博官方账户、高校官方网站等,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面对网络信息化这一应用优势,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主动学习和掌握各类新型技术手段,以强化对各类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例如在及时了解国家在思想政治领域最新动态的基础上,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内容的更新,传递正能量;关注网络群体的留言,在互动交流中了解思想动态,持续改进思政教育工作。通过经营公开的社交媒体账户、参与群体性的网络活动,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普及与升级,将传统的思政教育逐渐融入到学生的线上活动区域内,促进思政教育的生活化发展。
网络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众多的在线资源,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有助于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对网络思政教学资源的筛选,既要肯定网络资源的价值,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精华,又不能完全依赖在线课程,要有自己对思政教育实际情况的考量。结合客观环境和个人经验,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评判和选用,提升在线资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其次,加快优质网络思政教学资源与已有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根据时代特点和教学目标,将网络资源应用到现有思政教育资料的补充、拓展甚至替换工作中,不断优化思政教育体系,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实用价值。再次,根据学生特点、辅导员自身优势及当下思政教育的需要等,及时制作学生喜闻乐见、传播正能量的小视频,不断进行思想引导。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利用网络信息化进行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作为网民应担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合理合法地进行相关教育活动[3]。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加强网络使用的法律规范内容的学习,自觉补充相关知识,对可能违法的行为及时甄别和整改,努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避免出现思政教育工作不符合网络空间使用规范的情况,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在安全合理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另一方面,积极宣传网络安全使用规范知识,开展相关法律知识的讲座、宣讲会、交流会等,提升法律素养和道德意识,监督群体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参与网络活动,增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抗能力,营造安全可靠的文明网络思政教育空间。在法内之地合理部署思政教育,既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长远发展[4]。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课堂的使用与普及为当代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高校辅导员要紧随时代步伐,及时捕捉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的应用利弊,拓展第二课堂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互联网阵地中。诸如微博、微信、QQ、抖音等,是当代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主要互联网平台,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这些软件强大的信息分享交互功能,宣传体现时代主题正确价值导向的文章,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得到思政熏陶。定期组织在线思政交流会,通过布置主题或方向,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化精品,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主题内容的交流和分享,不断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扩充思政教育的教学阵地,开展“线上+线下”双向课堂教学[5]。
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化进行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包含着对其信息化综合素养的培养,以确保思政教育工作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中实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从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出发,坚定自我的政治信念,能够依据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和政策方针等,对网络上的思想政治信息做出正确鉴别和判断,不断提升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不断提升思想的高度;二是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将网络平台、手机软件等的操作培训提上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日程,通过熟悉与掌握这些常用的网络媒介的应用,提升开展信息化思政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实现信息化实践能力的培养[6];三是树立创新意识,提升高校辅导员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善于挖掘信息内容的潜在价值,以此增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掌握能力和应用水平,便于进行思政教育与信息资源的实时融合,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开拓创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