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创新实践平台的研究

时间:2024-05-07

黄新,胡鸿志,胡聪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1]。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目前高校除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外,都在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逐渐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但实施环节尚存在很多不足,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还未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导作用。

一、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现状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高校强调“以教师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1],虽然目前在逐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很难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定程度上忽视传授不同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灵活运用方法,过于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2],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缺少主动思考,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慢慢减少了对一些问题质疑和思考,甚至失去创新精神,最终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大多高校都建立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全面知识体系,并通过课程实验、工程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环节在培养方法、质量监控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较为完善,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遇到问题有创新性思维,并具备创新技能,最终形成创新人格,其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多方联动、共同参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中。而在高校的各个培养环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各个环节缺少良好的衔接,不能较好地建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三)工程意识单薄,综合能力薄弱

高校培养的未来工程师,必须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系统的工程意识、全面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还需要有法律意识,能在任何场景对所属团队或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同时还应具有国际化视野与交流能力。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但未能多层次、多方位地形成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

(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科学成就,又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从经济、生态等角度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在不同的应用场景自主获取知识,通过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五)校企合作难以深入

整合高校和企业的双重教育资源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应充分融合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和技术需求可以更好地为学校调整培养方案,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可以为企业培养理论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主要为科研合作,难以在教学上深入合作[3],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校企合作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逐步构建“闭环式”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尝试校企联合培养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应将实践环节引入企业生产实践,开发设计环节引入产品标准,实施校企协同修订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二、建设课外创新实践平台

通过建设课外创新实践平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理念,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利用活动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其学会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技能,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体系。

(一)采用分层培养,提升创新意识

面向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的学生,广泛开展以启蒙、创新、竞争为主题的“芯梦启航”科技活动,活动分年级分层次分期进行,旨在提高广大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4]。

采用宣传单、海报、微信公众号宣传文章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激励更多学生参加创新训练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实践训练环节,明确实践环节内容的基本功能要求和具体的技术指标,并开发一些新颖功能和增强功能,通过更高精度的技术指标引导,引导学生通过优化设计,改进设计将实践环节应用于其他场景,使学生有充分的创新空间,能有效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创新训练规划内容:1.入门训练规划:培训内容主要包含如何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熟悉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路板设计和制作流程,学习电路板焊接方法和焊接技巧,以简单的音频功放电路作为基础英语,学习单片机入门知识和入门技巧;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电路焊接和功放制作。2.进阶训练规划: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智能车的设计和信号类竞赛培训,实践环节主要有智能小车竞技赛和信号类竞赛。

(二)人才梯队化培养,提高综合素养

人才是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灵魂,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5],提高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力和竞争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分层培养[6],以发展个人潜力。

以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为载体,以专业基础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等为评价条件,面向各年级学生,公开招聘实验室成员。

人才梯队采用A-E 五级结构,E 级是重点培养和发展的新生,应尽快适应团队的节奏和实验室的氛围,进行项目基础训练,暂不进入团队项目,除了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之外,还通过安排D 级及以上人员采用“一对一”方式带领其学习、实践并给予指导帮助,让其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C 级和D 级是团队的主力军,承担项目研发,技术培训和文档管理等工作。D 级成员可自主选择项目组,项目组长为组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组员则协助项目研发,经过实践锻炼和团队磨合,通过考察后成为C 级成员,作为项目主力参与项目研发。B 级成员在技术、策划、管理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可以担任项目组长,全权负责项目总体设计规划、项目管理、项目成员调度管理和核心部分的研发。A 级成员为团队核心负责人,负责创新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规划和实验室项目管理。

(三)项目化管理,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实验室采用项目化管理,主要项目来源包括实验室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教协同项目、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和其他来源项目。项目负责人负责组建团队,组织项目成员,合理分工,确定研究课题,进行项目调研和需求分析,并确定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明确技术指标,研究计划和研究成果,完成项目申报。确立项目后,项目负责人协调项目成员逐步开展项目研究,项目组不定期开展项目专题交流,实验室定期进行项目进展汇报,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学院成立项目指导教师组,根据各自优势,对指导的项目进行研究进度监督和项目研发技术指导。学院成立评审专家组,进行立项评审、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验收。此外,还应实施项目激励机制,对中期检查优秀的实验室训练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区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结题验收优秀的项目团队和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以企业需求作为导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引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等院校应对地方的用人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当前市场上的紧缺人才类型,引导高等院校的教学向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高校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引进企业人才作为师资,还可让学校的教师进入到企业中学习,形成引进走出的良性机制。

(一)引入产教融合,制定项目教学培养标准

以产学深度合作为依托[7],深入企业调研,开展校企合作,在制定项目教学培养标准时充分考虑企业人才需求。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利用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实施结合企业生产实践需求设置的实践环节,引入企业标准和企业师资,确保实践环节取得预期效果,充分分析总结实施效果,不断完善项目教学培养标准,安排学校教师进入企业交流学习,提高学校教师工程实践培养能力。产教融合与项目教学的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产教融合与项目教学互动关系

(二)校企互动,探索“教学-设计”模式

校企结合,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8]。结合企业产品案例,引入企业设计标准和生产标准,开展创新实验室项目,由学生直接参与实践项目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习企业标准,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教师应结合企业需求,设立项目教学课程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制定完善的评价方式。

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引进业界管理和设计力量,强化互动共赢[9],创新实践平台实施的实践环节融合了产品实际设计流程,能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知识、设计要素和产品设计流程。项目教学中涉及艺术、技术、材料等多学科教学内容,创新实验室成员、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项目教学的开展。

(三)引进学科优势,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应建立教学支持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机制。在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中引入学科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水平。

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的融入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锻炼创新思维。设计以教师特色研究成果为实验内容的研究性实践项目,通过创新实践平台进行该类实践项目的开发与实施。项目的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科研项目研究方法,将理论知识、实验原理运用到项目的研究中,让学生感受科研氛围,领悟科研精神,拓展学科的研究方向,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四、结语

依托创新实践平台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深度,同时将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接轨,实现产业与教学融合,将学科优势引入教学实践,实现科教协同育人。培养学生不懈奋斗、独立思考、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工程基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性人才[10]。

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五级梯度人才梯队模式,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提高团队成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分层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通过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专业知识以适应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具备在社会及市场迅速变化的环境中能够应变、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