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华芝,赵峻岩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不断强调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现阶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术领域围绕学业评价展开的探索中,大部分聚焦于青少年群体,围绕研究生群体展开的探索较少。这样的研究结构不但会使得学业评价相关理论架构有所缺失,也给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评价造成一定阻碍[1]。现阶段研究生层面的学业评价依然更关注以研究对象的理论知识熟习的深度和广度开展研判,但围绕推动学员综合素养、实践水平的提升方面却存在空白。而研究生就业依然艰难的事实,提醒社会各界应围绕该阶段的评价方式展开新的探索。各类大学、研究机构是学生的教育培养阵地,对于学生能力好坏具有第一培养责任。研究生所具备的学识、本领能不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学业评价的作用不容小觑。立足增值评价展开的研究所评价模型的构筑,尽管引发了众多研究人员的重视,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学业增值评价,思考构建我国研究生学业增值评价体系。
1.研究生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的一种方式,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业信息,汇总各类学业信息和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调查分析等,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总体和细化评价。学业评价能够帮助学校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能针对学生学业情况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课业内容、教学活动、考试评价体系等内容;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学业评价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订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学业评价了解自我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在研究生学业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可靠性。研究生学业评价是通过全方位地收集研究生在理论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学业信息,运用过程、质性、量化等多种评价方法对研究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的过程。
2.研究生学业增值评价
增值评价理论源于西方,最早见于美国,以欧美国家为代表,随着相关理论逐渐完善,增值评价逐渐应用于学业评价。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nders)和其同事在一九九二年创建了美国田纳西州的增值性评价模式(Tennessee Value-Added Assessment System,TVAAS)[2],此后增值性评价模式逐渐在学业评价中得以应用和发展,增值性评价是对学业评价的重要补充。学业评价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增值性评价增加了学生评价体系中的其他方面,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的成长和提升。
增值评价在学业评价中的应用在学生的各个阶段,研究生阶段学业增值评价也逐渐发展,通过研究生增值评价,能够及时了解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业成绩以及通过在工作技能、自我成长及学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成长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增值评价将研究生学业情况的考核指标化、系统化,既能客观评价研究生的学业情况,也是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力很好的考核[3]。该类评价方式最终形成的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掌握各类院校、研究所围绕学生成长作出的贡献情况,能够为推动教育改革、增强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效能带来启发与参考。
1.重视学生起点,关注学习过程
学生本领的提升、知识的丰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因此,围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需要采用纵向方式展开。同以往仅仅考虑成绩来判断学生优劣的评价体系相比,学业增值评价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有成绩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和成长等多方面因素。学业增值评价是系统性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其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学情展开,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也更为科学、公正、准确[4],该类别的评价途径能够从多方面统筹研判学生的成长情况,更关注动态发展性[5]。
2.综合考查学生发展,厘清各主体责任
伴随社会各界对教育问责的重视,更多的群体关注到研判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场所围绕学员知识技能提升的作用发挥。布劳恩指出,单纯依靠教育工作者开展授课时所在学期的期末分数研判教育工作者开展授课的方式并不科学,因为这对教出传统意义上“差生”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公平[6]。增值评价的目的是借以科学的方式研判教育工作者的成效,主要依据其在教授对象取得的进步中发挥的能量大小降低评价的偏差,而非通过单纯统计全体学员的分数来判断。该类别的评价方式应充分掌握所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学员以往的分数还有以往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对象花费的精力、取得的成效等参数,并依托相关的成绩当作反馈,抑或是将上一个评价周期的分数当作回归计算里的协变量,依据上一个评价周期里考试分数及其他参数围绕学员的背景开展控制。上述方式不仅能使用到统计周期内学习情况的成绩,还能关注评价对象自己依托学习,在技能、知识、素养等多维度的进步,是推动学员综合成长的重要途径。
3.高效利用统计数据,建构可操作分析模型
学业增值评价的准确度和科学性与统计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学业数据涉及层面广,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对比、分析和总结计算,需要统计分析方法和模型的支持。传统的分析评价方法通常是用分数差值法和简单回归法,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计算和统计上较为简单,但是统计的数据较为单一,仅停留在分数层面,不易对一些综合性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价。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的发展为学校效能评估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已被普遍接受,在学校效能研究领域更有成效的措施就是应用多层模型的方法[7]。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对学生学业的各方面因素都进行量化考量,可综合多方面的学业影响因素,如地区、班级、不同年龄层次等,多层线性模型可高效处理各方面学业数据,使统计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1.我国研究生学业评价的内容
理论学习方面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科学习成绩,除了专业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一些高校还规定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选修部分学分的人文课程;科研主要由科研立项、发表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组成;研究生社会实践主要指采用多种形式、借助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校外活动,如专业实习、社会服务、挂职锻炼等活动。当前研究生学业评价过程中仍然以理论和科研部分为主,理论学习成果主要是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各课程的学习情况,科研成果包括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及科研获奖情况,发表论文不作为是否允许学生毕业的硬性要求,由各学院和学科视自身情况而定;毕业论文所占比重最大,完成论文且答辩通过方可毕业,但在评定优秀硕士论文时把发表论文作为评选参照之一;对理论学习的评价要求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格并获得足够学分即可;社会实践的评价只占很少部分,一些学校还将实践环节计一定学分,总体看来,对社会实践评价的规定因校而异[8]。
2.研究生学业评价的组织及方法
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负责人是导师和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的和选修课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价,专业课的课程学习则主要由导师评价。在硕士毕业论文评价方面,主要由学生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考核小组开展评价,对优秀硕士论文的评定,则由学院评审组和研究生院组织学校评审委员会或同行专家先后进行评审。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通常由若干位本学科专家审定。在社会实践评价方面,虽然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内容规定各异,一般情况下由各学院评定。
评价方法上,总结性评价应用较为普遍。总结性评价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是总结性评价的辅助方法,更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和态度,其主要用于平时考察,包括考勤、课堂发言和讨论、平时作业、科研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等。
1.缺乏本土化的研究生发展理论作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较快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对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十分突出。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如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学生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较差等。学业评价体系不完善,发展较慢,难以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不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当前研究生学业评价方法上很多还是借鉴西方国家,但中西方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西方国家的学业评价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研究生群体的逐年扩大,各方面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显现,由于没有一套我国本土的研究生发展理论而使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缺乏理论指导与依据。
2.评价难以反映研究生的学业能力
现有的研究生学业评价是以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为主要评价内容,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业能力。同时,这也反映了目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学业本科化,在本科生由于训练不足造成质量下降和跨专业读研的冲击下,一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学习承担了本该是本科生高年级的培养训练任务,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理论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而社会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却没能在学业评价内容方面表现出来,学业评价未能反映学生的学业能力[9]。在大约一年半的课程学习时间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没有及时评价学生能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评价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在我国,培养研究生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研究生学业评价却未侧重应用方面。在学习和科研评价上,高校都只对研究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做要求,而未重视是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市场竞争力,能否保证研究生的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研究生是否具有社会需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就导致部分研究生毕业以后参加工作难以将平常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和工作中。从目标上看,这反映了现行的学业评价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作用,即现有的学业评价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鉴于当前我国研究生发展理论的缺失,提高增值评价适用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可行性,其核心是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探索出符合国情的研究生学业评价体系,这个理论建构过程依靠的是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前不同地区和高校的研究生学业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充分数据支撑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业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增值评价对学业评价的积极作用。要想构建我国研究生学业增值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建构好我国本土化的研究生发展理论体系。
只有构建符合本土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发展评价指标,才能对研究生学业增值评价进行全面客观的数字化考量。该体系既要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实状况,又要保障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全面完整的研究生发展评价体系包括认知能力评价体系与非认知能力评价体系,两者评价体系和内容相辅相成。认知能力评价的指标更多指向研究生学业和专业方面的内容,非认知能力指标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品德、情绪、态度等方面的主观指标。在两者皆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有更加细化的量化指标作为支撑。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考察,对研究生群体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开发设计出符合研究生群体的量化考核表,量化考核表既要有学生自我认知的量化考核,也要包括朋友、教师、导师等其他方面的量化指标,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量化数据汇总分析,全面收集研究生的学习情况、专业情况、校园活动、科研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在评价方法的应用上,兼用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通过对研究生学业起点至终点的阶段性考察,对研究生学习阶段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使评价体系更能反映学生的相关学业能力,也使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满足。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为研究生学业增值评价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研究生学业增值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研究生学习与发展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尤为关键。可综合运用各种本土化研究生发展评估工具,首先收集研究生一般技能方面的数据,包括研究生的一些基本技能,如逻辑推理、书面表达、反思判断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搜集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数据,并加以整理,同时分专业进行收集专业技能方面的数据,再汇集情感、态度、人格等非认知层面的数据,最后逐步构建出研究生学习与发展数据库,并进行纵向研究,进而开展更为广泛的增值评价分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