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吉林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迟晶,王瑞,金祥雷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一、项目实施背景和基本思路

(一)项目实施背景

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并正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1.0”),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吉林大学被列入拔尖计划并于2010年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学校按照“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的培养方针,成立了“唐敖庆班”,这是以著名化学家、吉林大学前校长唐敖庆教授的名字命名的[2]。计划实施以来,吉林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理念,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培养过程和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拔尖学生培养体系[3]。

(二)项目实施的基本思路

从人才培养客观规律和师生需求出发,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成长”为核心,按照“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的原则,在学生动态进出、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打造育人平台和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深入探索学校、学院、教师以及学生各自所具备的优势与发挥的不同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在建立开放培养体系、强化因材施教模式、国际化培养途径以及监督与保障体系等方面重点改革,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校-院-师-生”一体化管理与运行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4]。

在成果实施过程中,学校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全面推进试验班管理体制和培养机制改革。以专家咨询+师生反馈的方式,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陆续出台了《吉林大学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指导意见》《吉林大学拔尖学生质量提升计划》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学校还适当减少各类制度的“刚性”约束,以协作和激励为主要手段,增加“柔性”的管理和培养方式。学校给予拔尖计划项目充分的自主权,各类政策也得到了支持和保障。不断的改革、完善,使得唐敖庆班的声誉稳步上升,吸引了更多优秀学子参与基础学科的学习与科研[5-7]。

截至2021年6月的数据显示,项目从实施至今已累计培养了拔尖计划学生865名,其中已毕业学生489名,在校学生376名。毕业生中有96%选择继续深造,除保送吉大、北大、清华、中科院系统外,得到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以全奖录取的学生超过100人,其中不乏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2017年在教育部委托的“拔尖计划”毕业生内部调研中吉林大学名列全国第五。随着成果的深入实施,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不断积累教学和管理经验,已在《中国大学教学》《高等理科教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学术论文35篇;2019年4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54万字专著《植根基础,勇攀珠峰——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09—2018)》。

二、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

(一)着力探索最适合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

1.完善试验区管理体制,明确试验区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院、财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试验区领导小组,成立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团队的专家小组加强对试验区内各项目的分类指导、监督。组建了以“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为标志的试验区项目工作机构,唐敖庆班所属各学院设置专人负责试验区改革政策落实,从校院两级保障试点项目运行[8]。

2.全面推进试验区办学体制和培养机制改革

在体制改革上,强化制度制定和修订过程,以专家咨询+师生反馈的方式,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陆续出台《吉林大学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指导意见》《吉林大学拔尖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吉林大学优秀学生转入拔尖计划试验班学习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在机制改革上,适当减少各类制度的“刚性”约束,以协作和激励为主要手段,增加“柔性”的管理和培养方式,吸引广大师生员工关注改革,主动为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出谋划策。

3.配备高层次师资队伍

学校为试验班学生集中配备基础学科的一流师资,成立了由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及部分教授等高水平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学校还积极聘请国外著名专家,如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司徒塔特教授、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教授等为试验班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报告会等活动。据统计,十年来共有来自国内外553位专家和学者为唐敖庆班开设了课程、讲座和学术报告[9]。

(二)着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01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拔尖计划”自评工作中,专家给予吉林大学的意见之一是“应努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吉林大学还提出了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学生指导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学术品味和批判性精神为核心,学校充分发挥校-院-师-生协作优势,一方面聘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获得者来校开展专题报告和讲座,另一方面主动联系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国际顶尖院校的专家学者,与学生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此外,学校通过开设前沿讨论课、“解密诺奖”学术报告会等,向学生介绍重大科学前沿进展,以此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养成高水准的学术品味。目前,各学院组织的学生自主讨论班和跨学科学生交流会已延续了7年,共计开设200余场次。

(三)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培养模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在项目设立之初,因为拔尖创新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殊性,学生所在学院与校教务处的关系没有理顺,这种特殊化培养方式让学生归属感较弱,常常陷于重要性充分但管理薄弱的境地。此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往往存在忽视人文学科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和熏陶,这不利于未来在科学道路上向纵深发展。吉林大学作为全国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还应在基础学科学生的通识教育上做得更好。

针对以上薄弱的方面,学校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借助吉林大学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将唐敖庆班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试点,开展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特色课程、小课程和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平台设计。陆续推出“思政专题报告”“积极心理品质”课、“军事理论实践(定向越野)”“故乡社会调查”“科学哲学”“音乐欣赏与实践”“运动与健康”“生命科学简史”等系列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和户外实践环节,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角度,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四)着力营造让学生自由成长的氛围,完善配套政策支持

1.教学条件保障

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学校开展跨年级、跨学科的课程选修制度,充分给予了学生选课自主权。此外,学校还在唐敖庆班试点开展了“跨学科教师”开课计划,涌现出张凯的“科学建模”、生命学院田圃的“计算思维”、地球科学学院贾继伟的“数据科学”等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课程。

2.政策保障

建立特殊的试验区政策保障机制。学校给予“试验区”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以教务处作为牵头单位,人社处、科技处、学工系统、国际处、财务处等多部门共同协作,保障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性、协同性和独立性,确保“试验区”与学校相关部门、相关学院各项工作的协调和衔接。

3.经费保障

2010年以来,学校严格按照经费预算管理相关制度,统一调拨使用“拔尖计划”专项经费。并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了《拔尖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拨“拔尖计划”经费划入中央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后,学校以保持原“拔尖计划”经费额度不变的前提下,积极筹措多种经费来源对涉及计划实施的各项工作予以支持,有力保障了计划的顺利实施。

(五)着力于积极主动发挥项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在经过建设初期的论证期、试水期、成长壮大期到成功实践十年后跃升2.0期,十年发展中的经验和历程具有重要推广意义,在专注发展自身的同时理应进行辐射和推广,进而整体提升全校本科学生培养质量[10]。

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理念,学校于2013年启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并提出强化“三种环境”下的“五种类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3]。即在“开放环境、创新环境、学科综合环境”下,着力加强国际型、应用型、学术型等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改革试点项目中的最重要一环,唐敖庆试验班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不断辐射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各个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项目实施的应用推广效果

(一)项目实施的效果

截至2020年7月,唐敖庆班学生共发表SCI检索刊物论文95篇(前三作),含34篇1作,34篇2作,27篇3作。唐敖庆班成立以来,超过90%的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部列入国家级培育项目。吉林大学2009—2018级唐敖庆班学生累计591人分批派往牛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名校进行长短期海外大学研修或毕业设计等;学生从唐班毕业5年后感慨写到:“我最感念我大学的一点就是感谢她善待了很多很多出身窘迫但非常努力的人,也没有让我成为一个自命不凡的人。”

2020年5月,在教育部“拔尖计划”实施十周年的荣誉奖项评比中吉林大学获得了典型案例奖、突出贡献奖、五个方向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管理奖;2020年8月,在全国英才计划中期研讨会上,吉林大学获得2019年“英才计划”优秀组织实施单位和优秀组织实施工作者两项荣誉。吉林大学也从项目成立之初的2个拔尖计划基地到现在的9个基地,位列全国第九[11-12]。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推广和辐射

1.以点带面,坚持多元化育人理念,促进各类创新人才成长

“拔尖计划”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先锋,始终坚持以点带面,多元化育人理念,促进各类创新人才共同成长[2]。以学生学术活动为例,近年来唐敖庆班的学生们自发组织了TAQ Weekly Talks活动,主旨是在唐班学生间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每期邀请一名唐班高年级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主讲人,为低年级学生介绍一些前沿方向,便于他们认清自我,更好地规划四年的学业与生活,迄今为止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88期,受众也由初始的只面向唐敖庆班学生到现在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同学。

2.“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工作新路径

以短期境外研修为例,近年来学校以唐敖庆班为先行试点,加速开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SST项目(全学科)、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期项目(全学科),香港科技大学寒暑期研修项目(数学)等各类科研实训类项目,为学校本科教学国际化的全面推进起到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2]。

在唐敖庆班的辐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本科学生在“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中,增强了本领、打开了视野。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贯彻“引进来”的策略,涌现出“吉大国际暑期学校”“国际课程周”“国际合作混合式课程”“引进海外优质课”等跨国界、跨平台的创新育人方式,惠及全校本科生,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3.成果开展广泛交流和推广,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全国拔尖计划工作会议上吉林大学教务处和相关学院10多次代表学校汇报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理念并做典型经验介绍,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专程来吉林大学就《积极心理品质》课程和拔尖基地2.0的申报和建设来吉林大学进行工作调研和交流。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英国女王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美国西北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肯塔基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知名高校均与以唐班学生为主的学生群体进行专门交流。吉林大学分别于2016年承办生物学拔尖计划研讨会和国际优秀大学生数学夏令营,2018年承办化学学科工作研讨会,2019年承办物理学科研讨会。近些年,中国新闻网、搜狐网、新浪网、光明日报、吉大校报和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均对吉林大学试验班学生培养工作做过宣传和报道,推广成功经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