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彬,徐云慧,王再学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经济持续发展必然对产业结构改革带来极大影响。近年来,区域产业转型是一个主流趋势,必然能够推动各个行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革,从而间接对各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带来极大影响。从高职教育层面来看,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影响,进一步对我国教育体系结构带来深刻影响。现今,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人才供需关系已经在特定区域与产业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不但造成了一些优秀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而且还会出现结构配置方面的不科学、不合理。对此,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如何加强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能够对某一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人才培养等现状展开探讨,下面主要以对某省汽车制造行业的实际现状为案例进行思考与总结。
某省在全国省级GDP排名中非常靠前,是一个经济强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其中,汽车零部件等是支撑其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长期以来,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中,该省的经营方向是以零部件制造为核心,其产业经营特征是:规模大、覆盖性强、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技术与核心产品等。在实施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一直在探析能够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低迷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来看,该省明确指出:尽快促进区域产业的全面升级与改革,持续性地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并为实现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全面转型与升级做铺垫。根据该省战略规划来看,在汽车制造行业的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已经创建了56个示范区,且利用技术改革与升级,将一些经济效益差、辐射能力弱的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与更新,并借助于产业集聚区等手段,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刺激省内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快速转型与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其实就属于该省汽车产业集约化、技术集聚化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对一些著名合资品牌与国内汽车企业的引导,为实现某省汽车产业的快速升级与创新等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1]。
通过对该省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筛选出某省33家汽车公司的人才招聘信息,最后发现,经常出人才紧缺的岗位有三种,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核心研发技能岗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核心专业技能岗位人才来说,其市场需求应突破42%,主要集中在一线服务车间、检验与管理、生产线设备维护与调试等范围内。由此来看,在当前汽车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来看,以上三类岗位的技术人员是非常紧缺的。
由于汽车行业在整个区域产业的带动下,已经实现了快速转型与升级,所以,企业在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目前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对从事专业操作岗位、管理岗位、核心研发岗位等工作人员提出了更苛刻的标准与要求。通过市场调查与研究发现,在大部分职业类型分布中,大部分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专业实践技能,其占比约为79.56%,这能够看出随着我国区域产业的不断升级,已经实现了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的转变,对劳动就业者的技能要求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专业等问题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高的,这必然能够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并对人才培养机制的调整与改革带来一定的影响[2]。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在加强高职教育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基本要求,确保企业真正地实现技术创新与发展,由此能够为社会及企业发展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等多元化人才。根据某省一些大型的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大型企业在实施技术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中,必须要招聘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假若我国高职教育体系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促进企业及产业的不断升级与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必然能够为实现区域产业升级、企业快速改革等带来更多的支持,确保其转型基础更加牢固与稳健[3]。
无论是汽车行业的转型与升级,还是医药、化工、电力等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这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得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不过若要真正地实现区域产业升级、企业经营结构调整等,必须要提前配置数量充足、结构规范、专业严谨的高技能人才。随着工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体系中,区域产业升级与转型是一个主流趋势,愈来愈多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得到广泛推广与普及,这对于一些专业水平差、综合素质低下的单一劳动者而言,通常是不能最大化地满足企业快速升级、转型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够获得更加充足、完善的、和公司转型升级相互配置的人力资源,不但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与指导,而且还需要更加积极地与高职院校进行业务合作,由此能够从中获得对口的高技能人才,唯有实现高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升级,方可真正地与区域产业的发展相同步,由此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在增强产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构成要素。企业的每一次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都离不开人才的带动与指导。现代化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一大批创新人才的支持,具体来说,等同于技术的更新与知识的升级。教育能够改变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所以,通过教育去增强劳动者的素质则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它能够为实现区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带来一些基础性的支持,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些决定性的要素。对于高技能人才培训而言,与其存在密切相关性的是国家高职院校的发展,它们都与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所以一定要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加强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与调整,逐步梳理办学思路,摒弃传统、落后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人才培养标准来说,则需要与区域产业的用人标准相结合,按照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要求,制定那一套完善、精准、科学的专业教育机制,真正地实现企业产业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全面融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要灵活性地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确保其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吻合,由此能够为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等提供大量的拥有多元化技能的综合人才,由此能够为带动区域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提升等做铺垫[4]。
根据以上的研究能够逐渐认识到:人才教育机制会对高职教育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并且决定了高职教育方向、人才培养特色等。各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与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全面吻合,确保两者存在较高的契合度。通过对某省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现状来看,目前该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性、专业型的高技能人才,然而这种情况,在其他工业领域中也是如此,所以,在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确保其与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全面融合,方可实现两者的互相融合与转化。
基于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与转型的背景下,在中高端制造行业中,人才需求已经向兼有生产经验、管理能力的一线高技术人才方向转变。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通过专业设置、教学手段、实践方法、师资力量、教学评估等方面促进教育和市场的全面融合;结合区域发展的具体需求与发展方向,灵活性地调整办学理念,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架构、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推进,打造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增强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专业优势。
完善能够覆盖整个产业的生产链条。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是面向基层的高技能人才,由于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区域产业链的转型与升级要求,借助于专业集群的力量能够更加灵敏、精准地体现出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以便于对市场的关系进行精准把握与分析,并逐步增强较强的市场经营理念。
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相吻合。在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中,增强企业品牌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企业必须要重视与知名高职院校的合作,它不但能够帮助学校逐步提高办学水平,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让企业获得个性化、定制化的人才服务,由此能够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真正地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其设置的专业、课程内容等必须要与企业技能人才的标准相吻合,以便于能够针对性地创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方案。在此期间,学校需要主动承担专业的教学责任与岗位实践技能培训义务,而企业则需要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与就业机会,由此能够真正地满足企业在选拔高技能人才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必须要与区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需求相结合。从现实角度来看,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的是一些拥有高技术的优秀人才。在未来的产业及市场竞争中,从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是来说,其在加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地摒弃传统的以课本为核心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创新观念,引导学生在加强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由此来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职业迁移等带来帮助,真正地让学生的知识实现内化,方可在学生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将掌握的知识灵活性地应用其中,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来看,高职院校必须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拥有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的优秀人才,还需要引导其具备较强的人文素质,促使其逐渐提高协作能力与创新技能,方可真正地成为优秀的一线高技能人才[5]。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人才的理论知识培训,使其真正地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由此来看,高职人才培养等同于职业培养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其需要更加鲜明地体现出现代职业岗位的固有特征,必须要结合区域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明确企业岗位职责,并结合不同的职责要求明确不同的专业要求与能力标准,方可指导广大高职院校创建一种能够面向整个区域或市场的动态化课程教学机制。按照某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现状来看,各个行业对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当然,这一类人才也是紧缺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校企联合体平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结合不同的工作岗位、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要求等,创建以实习项目为平台、以工作任务导向为基础的综合性教学课程。
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说,必须要结合某一岗位的实际要求,根据职业发展顺序,创建一个由单一至综合、复杂的,且能够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架构,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一体”等为引导,促使全新的知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灵活展现,并进一步地彰显出实践教学在职业技能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密切地关注产业转型升级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方可全方位地实施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学策略,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提供支持[5]。
高职教育存在较强的区域性、个性化等特点,必须要结合地方产业的实际发展方向,为地方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服务。所以在设置专业、创建课程等过程中,一定要与区域经济实现一体化结合,其专业结构一般能够伴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不断调整,真正地满足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需求。例如:在某省的产业分布中,汽车产业的占比是非常高的,结合大湾区各大工业园区中汽车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教育特色,对汽车企业的发展布局与结构继续分析,然后按照企业的岗位定位要求,根据职业素质、岗位技能、企业发展的要求,创建一套能够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通过自创“天工”文化等项目,借助于先进制造群、汽车群等两个特色的专业平台,和广汽丰田、长安福特、东风日产等一些大型合资企业制定了一套人才战略合作方案。该院校每年定期举办“天工文化节”,其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一线技能操作竞赛、建模设计大赛、企业文化讲座、企业员工再教育、企业实践基地培训等,促使企业文化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全面渗透,由此为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明确方向。另外,为了能够满足区域行业在结构升级、企业转型等方面的需求,学院还创建了三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机制:(1)学院和企业创建短期培训平台,增强一线员工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掌握一线岗位的理论知识;(2)和企业一起制定符合企业职业素质标准要求的定向培训战略,专业基础课等一般是由学院教师担任,其他专业课程则需要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院一起完成。重新明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向,例如:建模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以汽车模型设计为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以机器人设计为主、汽车电子产业的培养方向是以车联网建设为主等;(3)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教学基地,将企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与学校教育体系相结合,学校提供场地、教学设施等资源,企业提供生产器械、核心技术等,在业务合作期间,基地工作需要根据学校专业教学、企业岗位工作的个性化需求,灵活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方可对学生的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指导。例如:在与东风日产等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则需要由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创建一条检测线与装配线等,其切入点是希望向在校学生渗透最新的企业经营理念,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企业文化。并且,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对学生实施专业技能培训与指导,由此能够设置清晰、专业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真正地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由此能够确保企业获得满意的高技能人才,学校也由此掌握了核心技术,并获得了企业的经济支持等,真正地实现了两者的共赢与共同发展[6]。
根据传统的高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实际应用来看,基本上是由教学管理与监督部门在学校内部推进,由此能够自行编制相关评价标准,并自行考核,整个过程比较注重形式化与表面化。这对于处于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企业而言,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已经出了明显地转变,所以传统的高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无法真正地满足企业人才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必须要尽快地克服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机制,从学校、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创建相应的评价管理体系。在企业积极参与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一套学校教学监督机制,并保障与企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相对接。由此能够对学生入学、顶岗实习、进厂工作等整个过程实施质量评价。并且,在此期间,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精准性与完整性,有必要引入第三方评价平台,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的就业方向、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供需的锲合度等,对其教学评价标准实施定期优化与概念,方可督促高职院校持续性地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例如,结合某省汽车产业的经济发展趋势,地方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满足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企业创建人才实习基地的前提下,通过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训练项目”为切入点,持续性地优化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标准,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与能力为目标,促使高技能人才在当前市场发展过程逐步提升职业优势,保障高职院校、企业、高技能人才等实现共赢。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是实现区域产业快速转型与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强教学机制改革的一个主流趋势与发展规律,是促进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专业的教学手段与发展路径。所以,在加强高职学生创新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专业需求、就业方向等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各个阶段的学生专业基础、身心素质、兴趣爱好等制定不同的教育模板,并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基于满足学生兴趣、喜好等前提,逐步培养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由此最大化地满足各个行业对创新性高技能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